温斯顿吴 ☀️摩诃般若波罗蜜

《走出幻觉走向成熟》读书笔记

2017-11-19

前言

券商有偏多的倾向、测评机构有短线的倾向、分析师有“讲道理”的倾向。事实上,这个行业内的每一个人所阐述的观点,都不可能不受到自身角色的影响。

这个市场绝对是一个“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市场,我的观点只能说对于我有用。至于是否能够对你有积极帮助,那就要因人而异了。

第一章 走向交易者之路

学生股民

一个交易者的成长是非常痛苦的。这需要和行业环境、自身本能、信仰体系等一切固有的东西对抗。我从来不相信有人能够在没有经历过惨重亏损后,就能真正的学会做交易。事实上,初学者赚来的钱,通常都是市场借给你的,等到市场讨账的时候会更加的凶狠。

事实上,交易真的并不复杂,相反却是出奇的简单。问题是这种简单有些出乎常理,并且不符合正常人的本能和信仰体系。

以前是“人无外财不富”,也许现在是“人无外财难活”。毕竟没有什么行业能够像交易这样有如此低的进入门槛,又有如此惊人的短期回报。

皇帝的新装

所谓期货营业厅中的研发部,就是在做着为了自身利益而向交易者灌输有利于增加成交量的思维方式。比如“注意隔夜风险,建议短单操作”。基本上来说,他们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搜集所有基本面的信息,然后告诉你上涨或者下跌是受什么消息的影响。最后再说一些相反的消息,告诉你注意风险,不建议过多的持有隔夜单。当然如果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消息,那就说是受技术性买(卖)盘推动(打压)……,偶尔他们也会谈谈支撑位和阻力位。

屁股决定脑袋,经纪商的首要出发点是他们赚钱,而不是客户赚钱。

市场总是在发威的时候比最有想象力的预测者更加有想象力!

“趋势的朋友”应该是:在牛市中持有多单,每逢超过一定幅度的调整时平多出来,等到整理结束后再以更高的价位买入。

商家都是求利的,自然所有的宣传都是利己的宣传。人通常就是这样,在社会上聪明,可一进入市场就糊涂起来。研发部和商家并没什么不同,他们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确切地说,你们应该算是博弈关系。如果没有商店你去哪里购物?如果没有期货公司你又去哪里下单?消费者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利益寄托在商家身上,但交易者却经常把自己的利益寄托在期货公司身上。

分析师的所作所为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为了迎合交易者的需求。确切地说,是在迎合人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给交易者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交易者需要的东西。

交易者是敢于承认自己看不懂行情的人,所以才会出现什么止损点;分析者是必须宣称自己看得懂行情的人,否则他们就失去了在台上滔滔不绝的价值。最可悲的就是想取两者之长的人,结果只能是不伦不类的荒唐。

在我看来,对于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趋势跟踪是一种最好的策略。很少有书籍能够阐述趋势跟踪的副作用。如果你采用趋势跟踪策略,那么基本上就等于告别了高正确率。

如果交易者不能对一种方法的弊端有足够心理准备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可能把这种交易方法坚持下来,自然也就绝对不可能体验到这种交易方法的价值。

君子算战先算败,一味以获胜后的利益来怂恿君主开战的军师绝对不是什么好军师。

获得能够让你获利的交易技术,要比获得能够让你获利的交易信念简单得多。

在这个市场上唯一能够信任、能够依赖的人只有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交易者,那么就必须担负起为自己的出路和钱袋负责的使命。请相信我,这个行业上的每一种角色都有自身的需求,而绝对不会有人真心的为你着想。

大师的结局

聪明的人用不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不聪明的人用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

预测与交易也许本身就应该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利物默是一个典型的交易者,而艾略特是一个典型的研发者。艾略特发明了著名的波浪理论,但我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艾略特本人利用波浪理论获利丰厚的报道。

江恩理论用于解释行情能够带来完美,但应用于实盘交易就存在很大的障碍。我曾经在过去的数年间用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找到了那种传说中的完美与和谐,但我始终无法将这种完美丝毫的用于实战。

第二章 概念解释

冰山原理

能够影响市场的因素应该是无限的。交易者通常都是用有限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无限的市场。如果能够影响市场的因素是无限的话,那么对于交易者而言,无论你是考虑到1件可能影响到市场的因素,还是考虑到1万件可能影响到市场的因素。在无限的市场面前,你考虑的都是一样多的!

”找茬”游戏有限系统的思维方式,当你找出的因素越多,你就越接近于真相。

交易者所喜欢的“综合分析”,不过是因为本能排斥不确定性,而迎合本能来制造事后合理的幻觉。

事后的合理不等于事先的确定性。你考虑的因素越多,你就越容易事后解释行情。但同样你考虑的因素越多,你在事先出现的矛盾也就越多,甚至你考虑到错误因素的可能性也将越大。

无论你找到多少可能影响市场的因素,而得出与市场现实有多么大背离的结论。都只能说明,你忽略了更多的相反因素能够与之平衡,并且使得分析结论与市场的真实价格相等。

通常我们未知的因素比已知的因素,更容易对未来价格的走势产生作用。

无论我们对市场分析的有多么详细,那么我们找到的原因仍就是有限的,并且所有能够影响市场的原因还是可以分为已知原因和未知原因。

树形原理

我们从特定的一片树叶向下寻找,就必然能够找到唯一的树干;但如果我们从一颗特定的树干向上寻找,就绝对不可能找到唯一的树叶。

历史是确定的,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同时不论未来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们都能用已经确定下来的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用已经固定下来的历史来预测未来的结局。所谓树形原理,说的就是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同样的原因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我看来,交易者是否能够长期获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无论你考虑到多少原因来推导结果,结果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如果在结果确定的情况下,历史会给你留下足够多的原因供你解释这个结果。

交易者在回顾历史行情时,无论是利用基本分析、还是利用技术分析来对市场进行解释,总是为了维护本能需要的确定性,而通过因果非线性关系来制造一种幻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能够对单次交易负责的方法都是基于幻觉。

巨变效应

整理行情在走出之前,你不知道他是整理行情。而当整理行情真正走出来以后,通常就意味着整理行情可能突然结束。

原因通常是渐进的,而结果却是跳跃的。

交易者的成长就像一颗种子成长为花朵一样,起初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成长都是在我们无法观察到的地下进行的。“不要不满现在,成就往往就在一瞬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努力是渐进的,而成绩却是跳跃的。

市场最终处于临界状态时,一个小事件就能使得聚集起来的下跌因素瞬间爆发出来,从而产生巨变现象。外国某交易大师曾经说过:大多数的基金经理在大多数的时间内都是正确的,而在少数偶然事件面前输得一败涂地。

恐龙效应

做交易不外乎就是靠对规律的寻找,找到某种概率优势。而规律我们又可以分为微观规律、宏观规律。越微观的规律就越能让交易者创造出越辉煌的战绩,但同时越微观的规律能够保持有效的时间就越短。同样,越宏观的规律就越能够保持更长的有效期,但同时越宏观的规律就越难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创造出辉煌的战绩。

死空头就是把熊市中任何上涨都视为反弹的人,死多头就是把牛市中任何下跌都视为回调的人。

一个交易者越能适应当时的市场环境,似乎就越不可能适应变化后的市场环境。这时通过过度适应市场而戴上光环的同时,也就为其后的陨落卖下的伏笔。当市场的特征出现巨变的时候,这种过度适应市场的交易者就会被市场迅速的扫地出门。

我们能看到最近几年才风靡起来的最新交易技术,也能看到上个世纪初流传下来的交易理念,但这之间的几十年似乎真的是一种真空。

也许越古老的、越简单的交易理念才能越接近交易的本质,而那种精确的交易技术似乎总是会短命的迅速被人遗忘。按照这种理论推导下去,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好的交易者应该是那种从来没有展露过头角的人。

钟摆效应

所谓市场,当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能够为一次交易负责的单向真理,而是由众多对立矛盾的概念组合而成的。

市场至少从概念上来看是对称的,贪婪与恐惧、趋势与整理、敏感与迟钝、业绩与题材、大盘与小盘等等都是“成对”出现的。当你能够找到一种交易的方法,那么我肯定还存在一种与你相反的交易方法存在。市场就像一块磁铁,有S极就有N极,而磁单极并不存在。而在微观上市场确实能够在某一特定的时段内重复着某一极端的单向规律。市场在宏观上应该是在两个单向的极端间摆来摆去,这就是我所说的钟摆效应。

“捧得越高,摔得越狠”的现象,与真正钟摆左边摆动的越高,右面也就摆动的越高的规律不谋而合。

虽然市场并非完全对称的,但对于一种方法而言,前人的利润必然会由后人来买单。

在市场上长期必然获利的方法,完全来自于大多数股民的集体误区。这样一来,我们如果能够研究明白大多数股民为什么亏损,那么就能轻松找到获利的办法。

高低错觉

高低根本就不应该作为买卖的理由!只要上涨还在继续,那么多高都不嫌高;只要下跌还在继续,那么多低都不嫌低。

股民通常都喜欢于卖高买低,这时对于个股而言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股票越涨市场介入程度就越低,而股票越跌市场介入程度就越高。所谓市场介入程度,是指散户的参与程度。

坐庄并不复杂,从5元到10元完成吸纳,然后空拉到40元,之后的下跌就会不断的套牢抄底盘!

趋势与整理并不矛盾。事实上,每个交易者都在运用趋势和整理这两种思维,只不过他们的尺度并非相同。关键是,让整理的尺度大于趋势的尺度一个数量级!中线追涨杀跌,那么长线就是高抛低吸。

对错悖论

对于对错的评价应该是基于交易策略而不是基于结果对于任何交易者来说,都必须找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东西。交易绝对不是没有成本的不劳而获,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确定我们能够承担的成本是什么?然后,找到一种合理的策略来一致性的实现全部交易。这就是每一位交易者成长中找到的基石!

学习效应

如果你没有由固定基石形成的一致性交易策略,那么你自然会受到身边交易者的影响。

市场的机制就是制造微观定势,然后突然打破这种定势,而将追随定势的交易者一网打尽。通常来说,微观定势每重复一次,信徒就会成几何倍数增长!

大牛市中的洗盘其实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通过持有者的换筹来提高市场平均持有成本;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告诉大众——下跌并不可怕!

超市原理

超市那种最后一次性付账的销售模式更能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结账前的采购中,如果是每拿一件商品就付账一次的话,那么估计销售额就会出现下降。简单的说,人对于“次数”要比“数量”更为敏感。

虽然市场上有“7赔、2平、1赚”的说法,但市场平均正确率却是高于50%的。

所谓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是被众多的人(次)平分,而亏损是由少数人(次)承担。由此看来,股民的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兑现、亏损挂起”的癖好在起作用。简单的说,对于一定数量的利润而言。多数交易者希望是由更多的盈利次数与更少的亏损次数组成;而我希望由更少的盈利次数与更多的亏损次数组成。

像大众对待利润那样对待你的亏损,你就能长期盈利!

复利悖论

一年超过1倍收益率的交易方法,必然是不稳定的!要知道一年1倍的收益率只相当于6%的月收益,那么每月能够产生超过6%收益率的交易方法同样是不稳定的。

稳定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参数。他是决定着交易者生死存亡的问题,稳定性差意味着被扫地出门的可能性更大。提高稳定性就必须降低获利速度,也就是说在期望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周期。

当你准备使用一种交易技术时,可以先计算一下成功后能够带来多大的利润。如果这种利润都让你绝对不可思议的话,那么就不要在这种交易技术上过多的浪费时间。

鸵鸟现象

如果一种现象你无法消除它,那么与其回避还不如正视它,从而承认它、接受它、研究它、合理地控制它。如果你连承认都不敢承认,那么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合理控制它的。

很少有股民在交易之初就计划好亏损、更不用说把亏损设计为交易策略的一部分。

“盈利兑现、亏损挂起”虽然能够暂时的对亏损视而不见,但通常未来都要承受更大的代价。既然与亏损对抗不会有什么结果,那么我就想办法包容亏损,用利润来对冲亏损。

当我完成买入(开仓)交易以后,全部的工作就是对亏损的控制。盈利嘛,不用管它、随它去吧,它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亏不起的心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上涨没他事,下跌他肯定跑不了。其实学会止损只是初级标准,然后要不忌讳亏损。当你明白“盈亏同源”后,你就知道亏损本身就是最好的风险释放过程,这时你会爱上你的亏损。

交易的真谛就在于像常人对待利润那样对待你的亏损。

如果市场上、甚至是现实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确定性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两种选择,要不我们就自己来制造确定性的幻觉,从而生活在虚假的信念中;要不我们就正视不确定性、承认不确定性、接受不确定性、研究不确定性、合理的控制不确定性。遗憾的是,更多的交易者宁愿活在幻觉中,也不愿意面对不确定性。他们宁愿将自己的交易技术弄得模糊不清也在所不惜。这时交易者就不能使用确定的一致性交易方法,毕竟任何确定下来的交易方法都会立刻被证实不具有确定性。所以交易者只好毫无章法、随心所欲的完成交易行为。交易者天真的以为,众多具有不确定性的交易方法混合、搅拌在一起就能具有确定性。

圆木桶理论

如果我们承认,任何的交易方法都无法指向确定的结果,而只不过是基于概率下的产物。那么我们是否也同样无法叠加概率优势呢?

木桶能够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根木头,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头。而你的木桶越复杂,那么就越容易出现更短的木头。

如果说一笔成功的交易,需要众多的环节组成。而你的每一个环节又都需要(依赖)多种的交易技术来完成。那么使你交易行为出现问题的可能就会更多,从而最终失败的概率就会更大。一点都没错,交易的成败不取决于你最大的优势有多大,而取决于你最大的劣势有多大。这也是我反复提倡交易应该简单而不是繁琐的原因。

点球原理

你需要知道的事情越少,获利就会越容易一些。

不追求确定性还有可能成功,而追求确定性就必然会失败!

相信我,我们从来都不可能“零成本”的知道更多的真相。所以说,你需要知道的事情越少,获利就会越容易一些。

小蝴蝶的故事

人们的痛苦往往不是来自于没有选择,而是来自于选择太多而无所适从。所谓选择就是一种利弊的取舍,这个世界上没有全优的选择,否则就谈不上什么选择了。

在叠加交易方法的过程中,不但将全部方法的优势进行叠加,同时也将全部方法的劣势进行叠加。

损耗原理

概率越接近 100%,提高一点就越困难,而降低一点就越容易。同时由于分析方法都是概率下的产物,那么一种方法的概率优势就会在另一种原有方法极大概率优势的面前出现损耗。或者说一种方法的概率劣势在另一种原有方法极大概率优势面前加倍放大。

无论你使用趋势跟踪系统,还是自我的主观研判都能够实现不错的交易利润。但将他们组合起来的结果,很可能是不如单一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

依赖现象

中国股民会把某某事物当作“救世主”,又会把同样的事物当作“出气筒”。请注意,是同一事物!

股民在咨询他人意见的时候,通常是抱着事后推卸责任的动机。没有人愿意真正的征求别人的意见,他们通常想要的不过是认同与支持罢了。

如果最终自己做对了的话,那么他会认为是自己的高明。如果最后做错了的话,那么他会认为是受到别人的误导。

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同情、真正的强者不会去指责任何人!

绿草坪效应

在草原上你总会觉得远处的草坪比脚下的草坪更绿。

期货市场上有这么一句话:吹牛大旗永不倒,吹牛之人轮流换。股市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过去一段时间观点正确的分析师,并且媒体也乐意于挖掘这种事后合理的现象,从而证明市场是能够被看懂的。请注意,总有观点正确的分析大师,并不等于有某位分析大师的观点总是正确。任何市场参与者都有高潮和低谷,也都有“占便宜”和“吃亏”的时候。大家不要羡慕任何人,交易获利的关键在于:守住自己的“道”!别人赚钱就眼红、别人获利就模仿,那么你就会陷入“学习效应”的怪圈中。任何人使用的交易方法都是基于概率的,根本就不存在能够看懂行情的人,否则市场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根基!

焦虑原理

对确定性的追求,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也可以理解为对完美的追求。这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能所决定的。

从理智上来讲,不确定性是居于“得”与“失”之间的一种状态,它优于“失去”,但劣于“得到”。有意思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不确定性比失去更为可怕。

人通常真的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一个交易者不能战胜自己的心灵,那么他的行为可能更注重确定性而不是利润。

事实上,确定性是不可能追求得到的。而只有意识到确定性并不存在时,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焦虑原理最为主要的一个提示就是,建议交易者放弃对不真实的确定性的追求。

这种“焦虑原理”通常能够形成一种巨大的恐惧,从而使得交易者可能无法挺过交易系统中付出成本的阶段。

赌场原理

对于赌场而言,他与每位赌客的赌博结果是不确定的。但当他与足够多的赌客进行赌博后,就能产生必然的利润。这种利润来自于赌博规则对于赌场略微的概率优势。

第三章 基本分析

价格、价值与价值观

所谓价值规律,简单的说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在我看来所谓价值,不过是马克思为了他整体的理论体系而主观添加的一个概念,并且他认为价值量应该是绝对的(不受观察者参照系的改变而改变)。也许后来意识到价值不可能存在什么绝对的标准,所以才引伸出所谓价值观的问题。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相对性原理;量子理论告诉我们,测不准原理。其中无不都把观察者摆到一个最为核心的位置,世界因观察者的不同而不同!

价值对于不同环境、理念的人来说可以是不同的,而其中的任何一个结论都没有对错之分。在相对论中唯独光速是绝对的,不受观察者的改变而改变。那么在经济领域只有价格是绝对的,同样不受观察者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就能推导出一个有趣的结论:价格是绝对的;而价值是相对的。价格是真实的;而价值是虚拟的。并且价格是唯一的,而价值可以是无限的,同时这无数个不同的价值中并没有哪一个是特殊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的价值观也不是静态的,相反它是极不稳定并且变化多端的。

任何交易者在对市场价值进行“打分”时,都不可能不受到真实价格的影响。

价格是所有参与者价值观的综合反映,绝对正确的价值观并不存在。价格作用于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而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又会反作用于价格。所谓价值不过是每个参与者根据自己对市场不完全认识而形成的信念,在头脑中形成的观点。

价值投资不等于“占便宜”

对于我们这些弱势群体来说,我们并没有资格亲眼所见我们所投资的上市公司,更不用说是详细了解公司内部的运作状况。这样一来我们对上市公司的认识几乎完全停留在媒体传播的信息与评论上。

放弃对确定性的追求。

请记住!价值投资根本不是一种投资理念,而是一种投资能力。基本分析大师能够大获全胜并非因为价值的优势,而是因为价值观的优势。

如果找一些业绩曾经大幅波动的股票,并且把业绩和价格做成走势图叠加来看。你会发现不是股价跟着业绩走,而是业绩跟着股价走。

基本分析与自欺欺人

如果一个交易者能够真正客观的搜集可能影响到未来价格的潜在因素的话。那么当你找到10 种原因的时候,通常应该是原因1、2、3、4、5 指向未来上涨;而原因6、7、8、9、10 指向未来下跌。这时你的综合分析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已经陷入了无谓的矛盾中。

在我看来,善于进行基本分析的交易者,通常都是敢于为单一理由而下注的人。

交易者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希望掌握所有的分析方法。但可笑的是,所有的分析方法在他看来,都只不过是让自己随心所欲的交易行为表现出合理化的工具。

我个人感觉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应该能够归纳为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选股的能力,另一种能力是持股的能力。事实上,我觉得后一种能力更为重要。请注意,是持有获利股票还能坐着不动的能力!

基本分析更适合谁?

所有能够被运用于交易的方法都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如果我们把交易的方法看作为砖块的话,那么你建立起来的系统大厦的好坏并不取决于砖块,而是取决于砖块的组合。

资金量越大的交易者越重视基本分析;操作周期越长的交易者越重视基本分析;基本分析大师通常产生于股市而不是期货市场。

资金量的大小与操作周期的长短也是相辅相成的。

当资金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技术分析基本上就不再有用武之地。靠止损来防范风险的策略,基本上也没有任何的可行性。毕竟上百亿的抛盘在短时间内止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这也是基金经理需要用股指期货来实现套期保值的原因。

对于资金管理者来说,资金量越大,通常收益率就越低,但同时稳定性就越好。事实上,大资金也有羡慕小资金的地方。

当然在中国还有一类人会非常重视基本分析,那就是市场操纵者。他们分析基本面只不过是为了找到一个富有想象力、便于炒作的概念。

基本分析的进入门槛是非常高的。据说在一个大型券商的市场研发部门,对于一个行业就要组建一个分析小组。这种专业性的调研工作是我们中小投资者所难以效仿的。这要求具备多年积累下来的专业知识;需要从信息采集到信息分析各个环节的协同作战;甚至还需要高昂的调研成本。

有操作周期大到一定程度以后,非系统性因素才能大于系统性因素。而非系统性因素也不光只包括公司的基本面因素,同时还包括市场的潮流、庄家的炒作行为等等。同样只有操作周期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基本面因素才能大于人为因素。

长期趋势必然是由基本面的因素来决定的;中期趋势中人为因素只能干扰趋势;而短期趋势是完全可以人为操纵的。这同样说明基本面因素只有随着时间周期的增大才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其他因素会随着时间周期的增大而衰减。

很多中小投资者其实根本就是生活在微观世界里,对于微观世界的现象他们不考虑强力、不考虑电磁力,而恰恰乐此不疲的考虑万有引力。

靠基本分析实现获利的交易方法,至少应该需要五年的时间跨度。

交易者应该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来较量。否则,非要不顾自身环境,而一味追求基本分析大师的交易思路,往往会得不偿失。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交易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

作为一个连真相都未必能够知道的你,又如何能够打败可以改变真相的对手呢?

如果中小投资非要运用基本分析来进行投资,那么至少你应该答应我,绝对不要将获利的股票在5年内兑现出局。

善良的中小投资者们,请相信我:在基本分析面前,我们毫无优势可言。

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兼容性

基本分析从价格运行的根本原因入手,可以在运行方向与幅度的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而技术分析从价格波动的本身入手,对于具体点位的把握有一定的优势。

基本分析的本质就注定了其不可能存在弹性,我们很难将止损思维与基本分析兼容起来。基本分析是因为“便宜”而买入,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因为更便宜而卖出呢?按照巴菲特的说法,当其买入的股票出现下跌时,不过是给他一次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的机会。由此看来,基本分析大师通常是不止损的。那么,基本分析大师又是如何防范风险的呢?按照林奇的说法:假如你手中的十只股票有三只是大赢家,他们就能弥补你其中一两只的损失和六七只表现平平的股票。对于巴菲特而言,也有一次性投资中使用其合伙公司资金不超过25%的原则。由此看来,基本分析大师是靠分散投资来防范风险的。

在股市上,如果你有绝对的止损点,那么分散投资的意义不大。但如果是在期货市场上,即使你有止损点,也必须要考虑到分散投资的问题。

既然没有能够为单次交易负责的方法,那么技术分析只能靠多次运用来实现他的价值。而多次使用技术分析,就等于形成了一个交易系统。这时就出现了盈亏同源的问题,利润不再是利润,而只不过是收入;亏损也不再是亏损,也只不过是成本。

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融合起来应对某次特定交易的可行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结合起来组建一个能够循环使用的交易系统,就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止损策略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我的经验表明超过半数的止损通常都是无效的,而且超过半数的买入(开仓)都会产生止损的结局,甚至卖在地板价上也是经常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也获得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业绩差的股票我敢买;价位高的股票我也敢买;大幅上扬后的股票我照样敢买;几乎没有我不敢买的股票。道理很简单,无论一只股票长期的风险有多大,对于我来说短期的风险都是一定的,那就是止损点的幅度。

对于一个好的技术分析者而言,他可以完全不用考虑未来的走势如何,利润来自于不断的试错。

对于我们这些个人投资者人言,如果你没有与众不同的信息源或价值观的话,那么当基本面与现实走势分道扬镳的时候,永远相信现实走势!

如果市场已经不理智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非理智不可。在市场中交易时间越长的人,往往就越能敬畏市场的力量。

消息面与未来走势

如果市场上有利好(空)消息公布,那么我们可以预期第二天会出现高(低)开的行情。但是高开以后市场会如何运行,就不是消息本身能够决定的。这说明消息本身,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任何的操作提示。我们只不过提前知晓第二天可能出现的盈亏,而我们对这种盈亏根本无能为力。

在我印象中,大盘不断下跌时,管理层推出的利好通常都是一日行情,有时都持续不到收盘。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出人意料的利好就打乱了市场的恐慌效应,自然就很难形成真正的底部。由此看来,熊市中见利好买入股票同样不可取。

消息面的指向同未来三个月内的涨跌呈现出轻度负相关的特征。一味的按照消息指引的方向操作,通常会得不偿失。对消息解读的能力,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养成的。对于新股民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消息不存在,坚信走势说明一切。

吃过消息亏的股民要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占过消息便宜的股民。

当然对于有经验的股民而言,消息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是非常不错的“试金石”。用消息来验证市场的强弱,这一点在个股上非常的灵验。

08年业绩仍将是主线

绩优股”与“绩差股”只不过是一种按照业绩好坏的分类。他们同“大盘股”与“小盘股”的分类一样,从宏观上来看对未来走势并没有任何的指引作用。

第四章 技术分析

如果说,价格是由众多原因影响后形成的结果。那么基本分析就是用现在的原因,推导未来的原因,从而推导出未来的结果;而技术分析则是用现在的结果推导未来的结果。似乎

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

  • 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
  • 价格呈趋势运行。
  • 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的精髓在于,只考虑市场是什么,而跳过市场为什么是什么。所以,技术分析不问为什么!通常来说,寻找规律要比弄清机制(成因)简单得多。

正统的技术分析,属于统计学的范畴。他只能得出未来的概率分布,而不能得出未来一定的结果,这又非常类似于量子理论的“波函数”。这种基于概率的分析方法,就注定了“多次有效、单次无效”的特征。或者说,技术分析能够用于交易获利,但无法用于行情预测。

技术指标

虽然技术指标的种类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那就是“趋向指标”、“摆动指标”、“综合指标”。

对于趋向指标而言。他们的核心思想就是捕捉趋势,一定幅度的上涨就是买入的理由,一定幅度的下跌就是卖出的理由。

如果你能够交易足够长的时间,并且从整体的宏观上来考察的话,那么所有趋向指标最终的操作结果应该是趋同的。这说明,没有最好的指标,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指标。

布林线(BOLL),他的核心就是一个参数为 20 的移动平均线,而上下轨也是通过“摆动指标”的思想发展出来的。在我看来,这种“即求势、又求价”的思想,几乎没有什么可操作性。简单得说,他们具备了“趋向指标”与“摆动指标”的全部优势,同时也承担了全部的成本。

对于摆动类指标而言。他们的核心思想就是捕捉整理行情,一定幅度(强度)的上涨就是卖出的理由,一定幅度(强度)的下跌就是买入的理由。一切限定涨跌幅度和强度的指标都属于摆动类指标。

对于综合类指标而言。他们或是加入成交量的因素,或是采用与其他品种(指数)对比的思路,或是从市场的内部结构特征入手。总之这类指标并不完全以单一品种的价格波动作为全部的考虑因素。

综合类指标,一般只能当作参考使用,而不能发出绝对的买卖信号,更难以将其加入至操作系统中。由此看来,综合指标更容易被运用于分析与预测,而对实战只能起到一些提示作用。

形态分析

形态分析将走势图中的形态分为“反转突破形态”和“持续整理形态”两种。

单独的形态分析的预测意义与可操作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形态分析不过是一种对市场的解释工具,它能够把市场任何可能出现的走势形态都囊括其中。也就是说,无论未来市场如何运行,形态分析都能将其合理的纳入其中。这样一来,形态分析就不能算作什么分析了,而只能算是一种追求自欺欺人的幻觉的一种工具。

要知道无论走势如何,都能将其归纳为矩形、三角形、旗形、楔形等形态中。就出现了一种事后合理的幻觉。

“跌破颈线后的最小跌幅等于最高点与颈线的垂直距离”。我个人感觉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统计学依据的。

形态分析只能把已经完成的走势进行归类,而对于未来的走势没有任何提示作用。

K线分析

K线是一门忽略的艺术,将大量琐碎的信息进行忽略,而让我们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一段时间内价格波动的大体特征。后人背弃了K线发明者“化繁为简”的初衷,而发明了众多繁琐的K线理论。

k线分析家永远无法做到,只要K线出现什么样的形态,就绝对的采取什么样的交易。

如果一种分析方法,能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堵死,那么这种分析方法跟“不存在”就没有任何不同。如果一组随机制作出的走势,都能被一种理论所解释。那么这种理论基本上是基于幻觉,而毫无意义。

K线分析根本无法得出绝对的结论。

对于操作者而言,越直观、越绝对、越简单的方法就越好(当然这样的方法就会立刻把缺陷暴露无遗);而对于分析者而言,越模糊、越相对、越复杂的方法就越好。

大家都在谈论的分析方法,并不一定就是对的。在你使用一种方法之前,必须进行历史验证,同时对你原有的方法进行兼容性验证。

K线分析是分析师、评论家的法宝,这是由于他们自身位置所决定的。而对于老股民而言,考虑K线形态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而对于新股民而言,过多的考虑K线形态往往会走火入魔。毕竟他太容易通过人性的偏向来制造出一种评论家所需要的误区。如果你真的能够理解技术分析是基于概率的产物,并且又能够了解概率的叠加不光是优势的叠加、同时也是劣势的叠加。那么你就会明白,分析方法绝对不是越多越好,综合分析也远远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

缺口理论

缺口理论也是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理论。

逢缺口必回补。这是害人最深的一种说法。

波浪理论

市场容量越大,波浪理论就越有效。波浪理论同道氏理论一样,都是基于市场指数而产生的。如果将这种分析方法嫁接到个股上,那么效果就应该会大打折扣。我们不难发现,市场容量越大的品种,波浪理论的效果就越好。

分析尺度越大,波浪理论就越有效。

如果说波浪理论是一种市场特性的话,那么越是不容易人为干扰的尺度效果就应该越好。在行情低迷的2005年,你只要有几百万就能左右成交量稀疏的各股走势,也就是说,你的意志比波浪理论更容易对市场产生作用。

事实上,我在回顾历史行情的时候,总能感到一种波浪理论带来的奇妙感觉。但我并不否认,这种感觉从来没有在事先出现过。

江恩理论

江恩的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说就是在看似无序的市场中建立严格的交易秩序。

熊市结束前的最后一“踹”,通常都是快速而恐怖的。这不由得让我感到,快速的下跌是由此前横向整理的时间所换取的!

使用系统获利的关键并不在于系统的优劣,而是在于使用者的心灵境界。有时我真的感慨到,交易利润完全是来自于对心灵折磨的补偿。在没有达到心灵的绝对成熟以前,过多的想入非非只会让我们走火入魔。

第五章 雕虫小技

股市层次理论

市场的循环可以划分为:绝对牛市——换档——相对牛市——绝对熊市——换档——相对熊市。

绝对牛市中可以利用板块轮动来追求最大利润,甚至可以等待弱势股补涨,这时获利的关键是耐心持股;牛市换档中密切注意拒绝调整的股票,通常这时虽然指数在下跌,但市场却会比较热闹。相对牛市中必须敢于买入高价、并且升幅巨大的股票,彻底抛弃补涨思维。

在大熊市中,绝对熊市最好离开。熊市换档要善于捕捉局部热点。最后的相对熊市,我们可以密切关注不同类型股票逐渐陆续见底的过程。即使大盘还在不断的下跌,只要一类股票创出新高;一类股票拒绝创出新低;一类股票大幅度下挫,那么就要敢于相信大熊市即将结束。

反形态理论

最佳的获利形态,正好是形态理论中遗漏(回避)的两种形态。在我看来,最佳的上涨(下跌)形态,应该为(形态分析中)“最佳”的看跌(看涨)形态失败的时候。

新股民都喜欢买入经过下跌的股票。

最好的交易策略是那种靠偶然事件改变命运的交易策略。

择强汰弱

在熊市中能够上涨的股票,只能说明他比大盘强!而自由落体式下跌的股票是无所谓做顶的!那么能够做顶的股票,必定是熊市中的强势股。强通常有强的道理,并且强于大盘的股票,通常会继续强于大盘。这就是熊市不做顶的原因,而牛市不做底的道理也是相同的。

作为市场上弱势群体的我,我不可能知晓个股基本面的真相。那么我的选股就必须用纯技术派的方式来解决。什么样的股票是好股票呢?答案很简单,比大盘强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而且越比大盘强的股票就越好。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后期必须有大势的配合,否则个股也难抵大势。并且买入强势股的思路,是“不求价、只求势”的,那么必须有绝对的止损点作为配套。离开了这两个前提,这种方法风险就极大了。但是,**只要能够有绝对的止损点,什么样的股票对于你来说,风险都是一样的!**

抛弃底部选股策略

对于大盘而言,下跌能够成为未来上涨的理由,所以指数没有不可逾越的顶部。但股票不同!股票的基本面是可以变化的,即使基本面不变化,那么强弱的循环可能也需要十年的时间。

抄底思路运用在大盘上是可以的,但运用在个股上就绝对是一个骗局!

除非我的持股周期超过五年,否则更多考虑价格的高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要我顺势、只要我使用绝对的止损点,那么再考虑其它的问题都是多余的!

通过对历史上长线大牛股的统计发现,距离最低点越远发动的行情通常越壮观。或者说,长线大牛股都是越来越强劲的上涨,当达到最为强劲的极端就是形成长期顶部的时刻了。

如果说一个长期概念能够持续走牛 5 年之久的话,那么我们买入的点位越接近顶部、越远离底部,我们的获利速度就越快!往往顶部都是突然从极强转变为极弱,而不需要像底部那样运行长时间的过渡期。

我的选股策略,就从“底部突破”转变为“跨过顶部”。我通常买入随中期牛市上涨过一波,而在其后的中期熊市中能够拒绝调整的股票。或者是虽然经历过小幅下跌,但在中期熊市的底部已经创出新高的股票。

底部策略,不过是一种选择弱势股的策略。这就注定了我由于贪低的误区。

万绿丛中一点红

对于大盘而言,很难找到标准的双底形态,基本上都是“砸”出来的底部;而对于个股而言,长时间盘整的底部并不难找到,但是他们后期的上涨通常并非很强。而真正的强势股,都是宽幅震荡后走出突破的股票。

能够在底部快速下跌的恐慌市道中,收出红盘的股票,就是好的股票。道理同样简单,我们不知道那只股票好,但恐怖的大盘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行情扩大器

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通常都是80%的股票弱于大盘,而 20%的股票大大强于大盘。

大大强于大盘的股票。无论是在信念上、还是在本能上,都是股民不敢买入的股票!

新股和除权是行情的扩大器。悀在大盘底部上市的新股、以及除权的股票,未来的涨幅通常会大于大盘;而在大盘顶部上市的新股、以及除权的股票,未来的跌幅通常会大于大盘。

其实买入指数基金就能够保证你的收益与大盘同步,这要好于大部分交易者的实际战绩。交易是一门 “舍”的艺术,当你舍去了暴利的黑马,那么你也规避了弱于大盘的风险。

第六章 系统之路

贪婪与恐惧

恐惧也许并非完全来自于损失,在大牛市中害怕踏空的恐惧往往更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贪婪也会发生在大熊市中,表现为一种希望以更低价格买入的贪婪。

孙子说过善败者不亡,那么勇往直前的匹夫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我觉得交易者应该放弃“不劳而获”的幻觉,从而树立一种成本观念。如果你从来都不会亏损,那么捕捉多小的利润都是可以接受的。交易获利的关键就是,在顺境中赚取足够逆境中亏损的金钱。

不要继续在混乱中寻找并不存在的完美与确定,而要给自己的交易方法找一个固定的 “家”。交易是一门 “舍”的艺术,我们总要舍弃一些什么。

希望大家能够接受一些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的成本,从而将自己的交易方法固定下来。这时一个可量化的交易系统就出现了。

趋势是你的朋友

小偷的下场

律师和医生都要付出十多年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此后才能获得并不算庞大的收入。而一位交易者上来就想在市场上大赚钞票,是否就显得很可笑呢?交易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甚至他的成功率都是很低的。

我们从来都不曾真正的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只不过是靠失去另一些东西而换回来的。交易同样不可能存在不劳而获,更不可能存在无本万利。到底我们用什么换来了真实的利润呢?我告诉你,交易的利润只不过是来自于对心灵折磨的补偿。你可以做一个获利丰厚的交易者,也可以做一个随心所欲的交易者,但你绝对无法作一个既随心所欲又获利丰厚的交易者。

预测与交易

交易方法必须是可以绝对化的,而如果一个交易者像分析师那样追求幻觉,那么就有点贻笑大方了。对于交易者而言,观点越绝对越好;而对于预测者而言,观点越模糊越好。

市场是值得敬畏的,奢望找到市场的逻辑是愚蠢的。只要你能够形成观点,那么市场就会打败你的观点,除非——你根本就没有观点!

交易的砖块并不能决定交易者的战绩,而由众多技术砖块组成的系统大厦才是真正决定交易者成败的关键。同样的砖块,可以建出风格截然不同的大厦。其实,交易也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行为,而重要的是你能建设出什么样的大厦。

赌博

如果你的利益取决于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果,那么你就是在赌博。所谓不确定性是指: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投资收益是不具有再现性的,成功是不具有再现性的。

通常消息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而人们认为正确的解读方式又会受到行情结果的影响。

交易是一门忽略的艺术,而不是一门精确的艺术。我们应该把与结果不具有相关性的原因忽略。

赌博中必须考虑的原则问题:

  • 输不起的不赌;
  • 能够接受任何结果;
  • 永不赖桌;
  • 赢冲输缩;
  • 赌博不应该成为生命的基石;

最能够做得好交易的人,绝对是最能够把交易放下的人。如果一个人把交易本身当作生命的基石,那么很可能你就无法做好交易。人越是在乎、越是依赖的事情,就越难平稳的将其做好。能有资格征服、驾驭一种事物的人,绝对是那些能够做到“放下”的人。

再见,确定性

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还有一种状态。那就是,市场的未来虽然不可知,但却具有概率上的规律。我很肯定,市场绝对不是杂乱无章的,同时也并不具有任何的绝对规律。

寻找确定性最终只能让我们一无所获。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交易行为越不需要理由,那么获利就越容易。当我们每多知道一点的时候,就会多付出一些代价。当我们知道全部真相的时候,这种真相已经没有丝毫的意义了。

亏损与境界

交易长期稳定获利的秘密就在于对亏损的正确认识。

深信自己就是对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人,市场上就会有什么样的交易者。

想和市场一争高下的动机,早晚会被值得敬畏的市场所扫地出门。

什么都不做,就会什么都不会做错,但同样什么也都不会做对。

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来寻找所谓的概率优势,而在为微观上的得失只能交给 “天意”来决定。这时的交易者已经发现,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做同一件事情。当我们规避了亏损,同时也就规避了利润。

放下交易,而跳出市场之外。这是一个心灵成熟的标志,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的磨练。对于交易的结果而言,交易者已经从“依赖”转变为“顺其自然”。对于交易信仰而言,交易者已经从与市场的“对抗与争斗”转变为“包容与融合”。

道与术

国内交易书籍的立足点通常来自于交易之术,而国外书籍的立足点通常是交易之道。

技术与策略同样是互损的!如果你具备了一流的交易技术,那么你就注定与一流的交易策略无缘。而如果当你真的掌握了一流的交易策略,那么你根本就不可能容得下一流的交易技术。

风险防范

如果你(的方法)是错的,那么十个你也是错的。

分散投资一种资金管理工具,而不是一种风险防范工具。

很多股民都是“盈利兑现,亏损挂起”,但他们又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市场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致命打击。这样一来,这类交易者就买入十只以上的股票,哪个获利了就兑现,而亏损的就不管他。在我看来,这种可怜的分散投资只能是让交易者更加平稳的亏损。被市场扫地出门不容易,但实现获利同样也不容易。

买入正在下跌股票的这种偏向绝对是一个误区。从概率上来看,其效果绝对不如买入正在上涨的股票。

买入弱势股而占市场的便宜更是荒唐,要知道市场上的强弱互换可能需要五年的时间。

所谓风险是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错误的买入,一个是错误的持有。规避错误的买入又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提高买入的正确率,另一个是减少买入次数。

避免错误的持有,就是永远不让自己被动,那么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绝对的止损点。

套利原理

能够影响市场未来走势的因素有无穷无尽,而我们又不可能完全了解和运用这些无穷的因素。套利思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能够用对冲的方式来化解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利用某一特定具有优势的因素在市场中取利。

其实一个交易者的成熟过程基本上能够体现出这样的轨迹。从与不确定性(亏损)的逃避到与不确性的对抗;从与不确性的对抗到对不确定性的接受;从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到对不确定性的包容。最终交易者能够超越不确定性的问题,而利用一丝的概率优势来实现长期稳定获利。

一致性

人性是复杂的,而市场又是人性的天敌。那么在市场上的取胜之道,除了更多地寻找人性的规律以外。就是通过收敛人性、约束人性,并且通过已经找到的具有概率优势规律来反复实现利润。

实际操作的结果,通常都会低于概率得出的理论值。

交易系统能够获利的关键在于,必须放弃思考而坚持一致性原则。

优化与组合

如果将全部的交易技术进行分类,那么核心思想也不过就那么几种。如果你只想学习其中的一种,那么短时间内你就可以毕业。交易之路之所以漫长,在我看来,完全是因为“组合”与“优化”的不归之路。所谓优化,就是将同一核心思维的交易技术找到最佳参数(公式)。所谓组合,就是将不同核心思维的交易技术融合在一起。

根据一次特定的行情来改变自己的参数是愚蠢的,而必须建立一种长期观念来解决参数的问题。

越敏感的跟踪尺度就能产生越多的假信号,但同时每次假信号的成本就越小,并且在趋势行情面前就越能卖在距离最高点更近的价位;而越迟钝的跟踪尺度就能产生越少的假信号,但同时每次假信号的成本就越大,并且在趋势行情面前就越会卖在距离最高点更远的价位。

越是过度优化的系统就越难在未来获利。

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公式、什么样的参数,只要核心思维是一定的。那么在交易足够长的时间后,他们最终的战绩都是趋同的。可能微观上会有天壤之别,但宏观上绝对是等效的!

市场的本质是根本就没有参数的,而我们又必须用有参数的技术来应对没有参数的市场。

所谓参数的价值,并非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我们的自身。趋势跟踪系统中的参数,根本就不是什么市场预测工具;而只不过是符合我们内心需求的资金管理工具。

交易是一项很个性化的事业,对错、或者说选择是需要因人而异的。

稳定性越好的系统就越依赖于理念;而稳定性越差的系统就越依赖于参数的优化。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过度优化系统参数,是绝对没有任何意义的。

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交易方法,交易方法也都不过是基于概率下的产物,而并不可能指向确定的结果。

交易方法是基于概率下的产物,那么有效的时候就是收入、无效的时候就是成本。

交易技术绝对不是多多益善的法宝,相反每一种交易技术都是有其副作用的。

如果我们考虑了过多的交易技术,那么在融合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更多的互相迁就。也许这种“迁就”,就会使得交易技术出现失真,从而注定无法产生我们期望的效果。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谁也不可能真正的教会你什么,最多也只不过是唤醒你已经经历过,并且感悟到的内容。

除非你真正的经历过,否则任何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

也许实践真的是成熟起来的唯一方法!不过阅读优秀的书籍,能够加速我们的成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交易系统必定是个性化的

设定目标是系统工作的主要部分。

如果我想在期货市场交易十年,那么我就必须设计出一种“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需要“百年一遇”的交易系统;而如果我想在期货市场交易一生,那么我就必须设计出一种“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需要“千年一遇”的交易系统;而如果你只想在期货市场交易几个月,从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把 “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控制在几年一遇就足够了。交易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行业,其中并不存在哪种交易系统更好的问题。

不要把交易系统想象得过于复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随便买、随时买、不要卖”的指数化投资也是一个不错的系统。

没有给出一位交易者的一些自身数据以前,我是无法为其设计交易系统的。

昆虫系统

交易系统的前景

交易系统的本质就在于相信技术指标。这种包容缺陷、宏观评价、尊重技术的宝贵思想确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在我看来,交易系统的精髓不在于 “系统”,而在于“交易”。也就是说,交易行为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不取决于系统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交易者的自身状态。

一位交易者谈论技术指标的频率越高,就说明这个交易者的水平越差。

武器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者的能力。

如果不从人类的本性入手,再好的工具都不能产生任何的效果。

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请读者朋友们相信自己,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第七章 资金管理

系统与资金管理

设计交易系统中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正确率。靠必然出现的偶然事件走向破灭的交易者,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的进行“零取整存”的无聊游戏。

赌博是靠两部分来实现的。一部分是游戏规则,另一部分是下注策略。对于交易而言就是,一部分是交易系统,另一部分是资金管理。

如果说游戏规则决定的期望收益优势偏向于庄家的话,那么赌客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下注策略都是无法打败庄家具有的期望收益优势。也就是说,如果交易者的交易系统并不存在期望收益优势的话,那么资金管理的优劣只能决定交易者破产速度的快慢。资金管理只能将交易系统产生的劣势进行转换,而根本无法将其消除。

资金管理策略并不能创造出财富,但它又是交易者不可或缺的“减震器”。即使你的交易系统具有明显的期望收益,但只要你的下注足够的重,那么市场照样可以将你扫地出门。期望收益可以理解为每一次交易结果的理论平均值,而你每一次交易的结果都会偏离这种平均值。

找到稳定性的最佳平衡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对交易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并且得出众多精确的参数。

分散的魅力

资金管理可视为交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它是最为接近科学的一种技术。

沉重与压力同金钱无缘。

规则的意义

资金管理的思考

第八章 杂谈

略。


微信公众号:时空波隐者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