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吴的个人博客 woojean.com

《金融市场技术分析》读书笔记

2018-01-13

第一章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只有先弄清楚了技术分析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它的理论基础之后,才谈得上全面理解和掌握它。

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 “市场行为”有三方面的含义—价格、交易量和持仓兴趣,它们是分析者通常能够获得的信息来源。

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前提条件:

  1.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 这个前提的实质含义其实就是价格变化必定反映供求关系,只要价格上涨,不论是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需求一定超过供给,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好,归根结底,技术分析者不过是通过价格间接地研究经济基础。

  2.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生发展的早期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顺应趋势,即以判定和追随既成趋势为目的。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可以自然而然地推断,对于一个既成的趋势来说,下一步常常是沿着现存趋势方向继续演变,而掉头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坚定不移地顺应一个既成趋势,直至有反向的征兆为止。这就是趋势顺应理论的源头。**

  3. 厉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价格形态,它们通过一些待定的价格图表形状表现出来,而这些图形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其实这些图形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早已广为人知、并被分门别类了。既然它们在过去很管用,就不妨认为它们在未来同样有效.因为它们是以人类心理为根据的,

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行为,基础分析则集中考察导致价格涨、落或持平的供求关系。两派都试图解决同样的问题,即预测价格变化的方向,只不过着眼点不同。基础派追究市场运动的前因,而技术派则是研究其后果。

实际上不少人两手兼备。绝大部分基础分析师对图表分析的基本立场有实用的了解,同时,绝大部分技术分析师对经济基础也至少有个走马观花的印象(不过也有的技术分析者不遗余力地拒绝知道任何经济信息,人称“技术癖”)。

市场价格是经济基础的超前指标,也可以说是大众常识的超前指标。经济基础的新发展在被统计报告等资料揭示之前,早已在市场上实际发生作用,已经被市场消化吸收了。因此,当前的价格实际上是当前尚来不及为人所知的经济基础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定义上说,技术分析已经容纳了基础性因素。如果经济基础已经反映在价格之中.那么再研究有关的基础性资料就多余了。图表分析抄了基础分析的近道,反过来却不然。基础分析里不包括价格的变化。

在市场预测阶段,技术分析或基础分析都可采用,但到了选择具体出入市时机的时候,就只能仰仗技术分析了。这就是说,只要做交易,就得按步就班地完成这两个步骤;哪怕您在第一个阶段用的只是基础分析,在第二阶段也还是非用技术分析不可。

技术分析有一个了不起的长处,它适用于任何交易媒介和任何时间尺度。

图表派可以随心所欲地同时限踪许多种类,而基础派往往顾此失彼。经济基础方面的资料太繁杂了,大多数基础分析师只好从一而终,专门研究某种或某类商品,比如谷物或者金属类。

有人说图表分析只适合短时间域,这是无稽之谈。也有人和稀泥,说基础分析适合做长期预测,而技术分析用于短线的时机选择更好。实践证明,使用周线图或月线图解决长期预报问题也毫不逊色。

传统的图表分析师无论是否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作,图表依然占首要地位,其余统统是参考。而研究图表必定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在绝大多效场合,分析成功与否取决于分析者自身的素质。所以研读图表确实需要技艺。反过来,技术分析应用了统计科学,以计算机为工具,力求客观地定量测试和改进其自动交易系统。他们把这种系统或者交易模式编成软件,由计算机计算出“买”、‘卖”信号。

所有的图表分析师都是技术分析者,可是并非所有的技术分析师都是图表分析师。

对期货商而言,时机决定一切。正确判别市场方向仅仅是问题答案的一小部分。入市时间相差一天,有时甚至仅几分钟,结果可能就是成与败,截然不同。

基础性因素很少一天一变,所以毋庸置疑,时机抉择问题实质上纯粹是技术性的。

**常见的对技术分析的批评:**

  • **绝大部分图表形态流传广泛。许多交易商把它们牢记于心,常常根据图形不约而同地行动。于是乎每当图形发出“看涨”或“看跌”的信号时,买者或卖者一涌而上,结果产生了“预言自我应验”的现象;**
  • **图表形态的辩认几乎纯粹出自主观判断。迄今没有任何图形可以用数学方法科学地定量研究;** **上面两段批评自相矛盾, 后语抹杀了前言。 既然图表形态“出自主观判断”, 是“读图者心中的臆想”,那么许多人在同时看出同样的信号这事就实在不可思议了,而这恰恰是“自我应验”论的基础。**

事实上图表形态很客观,而研读图表是门艺术(或者说是“技巧”更恰当)。图表形态几乎从来没有清楚得能让有经验的分析师们意见一致的时候。疑虑重重、困惑不解或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是家常便饭。即便大多数分析者预测一致,所见略同,他们也不一定在同时以同样的方式入市。

请记住,唯有供求规律才能决定牛市或熊市的发生、发展。技术分析师势单力簿,绝不能凭白无故地靠他们自己的买进或者卖出引发市场的重要变化。要是他们能做到这一点,早就该发大财了。

每一种预测方法,从气象预报到基础分析,都是建筑在对历史资料的研究之上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资料可供选择呢?

技术分析以过去的价格数据预测未来,有充分的统计学根据。要有人执意怀疑技术分析在这个方面的立足点,那么他只好把所有以过去研究未来的学问一古脑儿推翻,当然其中免不了所有的经济分析、基础分析。

随机行走理论原本在高知识阶层发端并流行。 它认为价格变化在顺序上互相独立.因而价格历史并不是未来价格方向的可取线索。简而言之,价格变化是随机而不可预测的。该理论根据有效市场假定,认为价格在内在价值上下随机波动。同时还推论,最好的市场策略就是简简单单地“买了等着”,反对“战胜市场”的企图。 所有的市场确实都具备一定的随机性,或者说“噪音”,但以为所有价格变化都是随机而来却并非实情。**满目随机其实只是无力辩识系统性价格变化形态的代名词**。

如果价格变化前后无关,也就等于昨天或者上星期的事儿在今天或明天全无痕迹,事实上“买了等着”就等于是个上升趋势,那么熊市如何能存在呢?统计学证据能否最终肯定或彻底推翻随机行走理论,天晓得,不过随机理论在技术分析界毫无市场。

要是不理解具体的过程进行规则,任何过程都会显得杂乱无章。比方说一张心电图,在外行看来,活象一长串杂乱无章的噪音,可在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眼中,其中每个小波折都充满了意义,肯定不是随机而来。

第二章 道氏理论

查尔斯·H·道于1884年7月3日首创股票市场平均价格指数。

迄今大多数广为使用的技术分析理论都起源于道氏理论,都是其各种形式的发扬光大。道氏是技术分析的开山祖师爷。

道氏的研究是针对他发明的股市平均价格,即工业股指和铁路股指所进行的,但是其绝大部分理论在商品期货市场也游刃有余。

基本原则:

  1. 平均价格包容消化一切因素。所有可能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都必得由平均市场价格来表现,就连‘天灾’,比方说地震或者其它自然灾难也不例外。
  2. 市场具有三种趋势。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
  3. 大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又称积累阶段。以熊市末尾牛市开端为例,此时所有经济方面的所谓坏消息已经最终地为市场所包容消化,于是那些最机敏的投资商开始精明地逐步买进。第二阶段,商业新闻趋暖还阳,绝大多数技术性的顺应趋势的投资人开始跟进买入,从而价格快步上扬。第三阶段,即最后一个阶段,报纸上好消息连篇累牍,经济新闻捷报频传,大众投资者积极入市,活跃地买卖,投机性交易量日益增长。正是在这个最后阶段,从市面上看起来谁也不想卖出,但是那些当初在熊市的底部别人谁也不愿买进的时候乘机“积累”、步步吃进的精明人,开始“消散”,逐步抛出平仓。道氏的牛市三部曲同波浪理论的分浪特色惊人地相似。艾略特理论和道氏理论的主要分歧在于相互验证原则。
  4. 各种平均价格必须相互验证。道氏是指工业股指同铁路股指应相互验证,两个市场倒也不必同时发出上涨信号,不过在时间上越近越好。艾略特波浪理论在这一点上与道氏理论不同,只要求单个平均价格给出信号就足够了。
  5. 交易量必须验证趋势。当价格在顺着大趋势发展的时候,交易量也应该相应递增。如果大趋势向上,那么在价格上涨的同时,交易量应该日益增加,而当价格下跌时,交易量应该日益减少。在一个下降趋势中,情况正好相反,当价格下跌时,交易量扩张,而当价格上涨时交易量则萎缩。交易量是第二位的参照指标,道氏理论实际使用的买卖信号完全是以收市价格为依据的。
  6. 唯有发生了确凿无疑的反转信号之后,我们才能判断一个既定的趋势已经终结。一个既成趋势具有惯性,通常要继续发展。话说回头,要判别反转信号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困难。通常总是选择“趋势还将继续”这一边,把握更大些。拿捏这个小小秘诀,就能令您成多败少,大有胜算。

对信奉道氏理论者或者“因势导利”者来说,最困难之处就在于要有能力把大趋势中常见的次要调整,同掉头反转的新趋势的第一轮冲锋区分清楚。

对道氏理论的某些批评: 最常见的批评可能是嫌信号来得太迟。通常道氏理论的买入信号发生在上升趋势的第二阶段,即当市场向上穿越了从底部弹起的第一个峰值的时候。一般来说,在信号发生之前,我们大约错过了新趋势全部价格变化的 20%一 25%。顺便说一句,绝大部分顺应趋势的技术系统也是在此时确认和投入新趋势。

道氏理论从来不是企图抢在趋势前头,而是力求及时揭示大牛市或大熊市的降临。

正如绝大多致顺应趋势系统的设计精神一样,道氏理论的目的是捕获市场重要运动中幅度最大的中间阶段。

实质上没有那个顺应趋势系统试图抓住底或顶。想抄底或压顶的人很少如愿以偿。

道氏甚至不曾打算用他的理论去预测股市方向。他觉得,其真正价值在于利用股市方向来作为一般商业活动的晴雨表。

诸如趋势概念的标准定义、趋势三类型和趋势三阶段的划分、相互验证原则和相互背离原则、交易量的诠释、以及百分比回撤的用法等等,都是从道氏理论中衍生出来的。

道氏认为大多数投资人只做大趋势,而中等的调整被用作入市时机的选择,短暂趋势则置而不理。很显然,在期货市场情况并非如此。

第三章 图表简介

日线图、点数图、单线图(只画收盘价),略。

在期货行业中,所有商业化图表的价格轴都是以算术刻度表示的,不过,在进行某些形式的分析,特别是在研究非常长期的趋势时,使用对数刻度图表可能更为便利。

持仓兴趣是所有交易商到当日收市为止累计的未平仓合约的总数目。持仓兴趣是买盘或卖盘单边的总数,而不是双方之和。

图表仅仅是数据资料的记载和展示,其自身并无特别的价值。它们就象画笔和画布,工其本身并不能决定一幅画的艺术水准,只不过在一个天才的画家的手中,就能物尽其用,创造出美好的形象。在您掌握了图表分析的规则之后,在您施展这门预测艺术(或者说技巧)的时候,图表就极具价值。

第四章 趋势的基本概念

在技术分析这种市场研究方法中,趋势的概念绝对是核心内容。图表分析师所使用的全部工具,诸如支撑和阻挡水平、价格形态、移动平均线、趋势线等等,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辅助我们估量市场趋势,从而顺应着趋势的方向做交易。

在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朝任何方向直来直去,市场运动的特征就是曲折婉蜒,它的轨迹酷似一系列前赴 后继的波浪,具有相当明显的峰和谷。所谓市场趋势,正是由这些波峰和波谷依次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所构成的。

许多人习惯上认为市场只有两种趋势方向,要么上升,要么下降。但是事实上,市场具有三个运动方向——上升,下降,以及横向延伸。仅就保守的估计来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价格处在水平延伸的形态中,属于所谓交易区间。这种水平伸展的状况表明,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在上述价格区间中,供求双方的力量达到了相对的平衡,但是更通用的说法还是“没有趋势”。

恰恰是在这种市场横向延伸的时期,技术型交易商最易受挫折,而采用交易系统的人也蒙受着最大的损失。

逢到市场横向延伸的时候,第三个办法——拱手静观——通常是最明智的。

趋势不但具有三个方向,而且通常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

道氏理论中,主要趋势实际上是针对长于一年者而言。因为期货交易商所操作的时间域比股票投资者要短些, 所以在期货市场上,我们倾向于认为长于六个月便是主要趋势。 道氏把次要趋势(或中趋势) 定义为延续三个星期到数月者。至于短暂趋势,通常被定义成短于2到3个星期者。每个趋势都是其上一级更长期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说,中趋势便是主要趋势中的一段调整。

对长线交易商来说,为时几天乃至几个星期的价格变化也许无关紧要。而在当日交易者眼中,持续二三天的上升便构成一个主要的上升趋势了。所以,当我们讨论市场时,特别要紧的是弄清楚趋势的时间规模,确认双方所指的是否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把谷,或者说“向上反弹低点”,称为支撑,用某个价格水平或者图表上某个区域来表示。通常,当前一个向上反弹的低点形成后,就可以确定—个支撑水平了。阻挡水平通常以前一个峰值为标志。

如果上升趋势要持续下去,每个相继的低点(文撑水平)就必须高过前一个低点。每个相继的上冲高点(阻挡水平)也非得高过前一个高点不可。

在市场试探这些支撑和阻挡水平的过程中,在图表上会形成各种图案,这就是所谓价格形态。无论如何,构造这些形态的基本砖石还是支撑和阻挡水平。

趋势反转的典型范例,双重顶: image

只要支撑或阻挡水平被足够大的价格变化切实地击破了,它们就互换角色,演变成自身原先的反面。换言之,阻挡水平就变成了支撑水平,而支撑水平变成了阻挡水平。

简明起见,我们把市场参与者分为三种——多头者,空头者,和观望者。

支撑或阻挡区的重要程度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市场在该处所经历的时间、交易量、以及交易活动的发生时间距当前的远近。

价格在某个支撑或阻挡区逗留的时间越长,该区域就越重要。

交易量是衡量支撑和阻挡区重要程度的另一依据。

原本造就支撑区域的,是在其下方占压倒多数的买进指令,而现在所有买进指令全部转化成位于其上方的卖出指令。这一来,支撑就转变为阻挡。原先的支撑区越重要——就是说,那里的交易越活跃、距目前越接近——那么,现在的阻挡潜力便越强大。

图表分析其实是对人类心理学,即交易商对不断发展的市场情况所作反应的研究。遗憾的是,由于商品期货市场的世界变化很快,人们往往过分依赖图表分析的术语及其简称,而把从根本上造就图表形态的真正力量丢在了脑后。我们何以能够从价格图表上辨识支撑和阻挡水平,何以能够用它们来辅助预测市场运动,从心理学上都可以找到切实的依据。

支撑转化为阻挡,反之亦然: image

价格从支撑或阻挡水平弹开的距离越大,则该支撑或阻挡的重要程度也就越强。

仅当市场从支撑或阻挡水平穿越得足够远、致使市场参与者确信自己判断错误的情况下,两者才能互换角色。市场穿越得越远,人们便越信服自己的新认识。

市场倾向于在习惯数上停止上升或下跌。交易商总喜欢以一些重要的习惯数,比如10,20,25,50,75,100(以及 100 的整数倍),作为价格目标,并相应地采取措施。因而这些习惯数常常成为“心理上的”支撑或阻挡水平。

不要将交易指令的水平正好设置在这些明显的习惯数上。

因为其他人都企图在习惯数上买进,市场或许就跌不到那里。如果交易商试图在下降趋势中利用市场向上反弹的机会卖出,就应该把卖出指令的水乎安排在稍低于习惯数的位置上。

买盘(多头)的保护指令应低于习惯数,而卖盘(空头)的保护指令应高于习惯数。

为了画出一条上升趋势线,我们至少需要两个有效的向上反弹低点,并且后者要高于前者。 以上所得到的还只是“试验性”的趋势线。为了验证其有效性,必须看到价格第三次触及该线,并从它上面再次反弹出去。归纳起来,我们首先必须有两点方可作出趋势线,然后用第三个点来验证其有效性。

趋势概念的基本观点是,既成趋势的下一步常常是顺势发展。由此推论,一旦某个趋势如其趋势线所标志,具备了一定的坡度或演进速率之后,通常将继续保持同样的坡度。

倒底由什么因素来决定一条趋势线的重要程度?答案包含两个方面——它未被触及的时间越长,所经过试探的次数越多,则越重要。

为了辨识有效的趋势线穿越,排除坏信号(所谓“拉锯现象”),技术分析者设计了不少时间和价格“过滤器”。所谓“3 %穿越原则”便是价格过滤器的一例。这种价格过滤器主要用于鉴别长期趋势线的突破,它要求收市价格穿越趋势线的幅度至少达到 3%,才能判定为有效突破(3%原则不适用于一些金融期货,例如利率期货市场)。此外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时间过滤器。其中最常见的为“两天原则”。换句话说,为了对趋势线构成有效突破,市场必须连续两天收市在该直线的另一侧。

上升趋势线(支撑线)一旦被决定性地向下突破后,就演化成阻挡线,下降趋势线(阻挡线)一旦被决定性地向上突破后,就演变为支撑线。

一旦趋势线被突破了,那么价格离开趋势线的目标距离,通常同趋势反转以前价格在趋势线另一边曾经达到的竖直距离相等。

扇形原理:原先的支撑线被突破后均变成了阻挡线,原先的阻挡线被突破后均变成了支撑线,记朋友们注意其转化过程。图中依次变得平缓的三条直线形如扇子,扇形原理由此得名。请切记,第三条趋势线被突破是趋势反转的有效信号。

3这个数字贯穿了技术分析的整个领域,担负着很重要的角色。

趋势线的相对陡峭程度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倾斜角度约为 45°的趋势线最有意义。W·D·江恩对所谓45°线技术就特别垂青。

如果趋势线过于陡峭,那么通常表明价格上升得太快,因而难以持久。如果这样的趋势线被跌破了,可能只是意味着上升趋势的坡度将调整回45°线上下,而不是趋势的逆转。如果趋势线过于平缓,则说明这个上升趋势过于衰弱,因而不太可靠。

同时掌握数种技术工具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得心应手地根据不同场合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本书所介绍的所有技术都不例外,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表现良好的,在有些条件下可能就很差。如果技术分析师能掌握充分的后备手段,就能扬长避短,在各种特定环境下,分别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在加速的趋势中,如果用移动平均线来代替一系列越来越陡鞘的趋势线,就更为有效、可靠。

管道线,有时义被称为返同线,是趋势线技术的另一方面应用,也颇有价值。在有些情况下,价格趋势整个地局限于两条平行线之间—其中一条为基本的趋势线,另一条便是管道线。 image

重要趋势线被突破后,表明现行趋势发生了重大变故。但是上升管道线的突破恰好具有相反的意义。它表示流行趋势开始加速。有些交易商把上升趋势的管道线的突破视为增加多头头寸的依据。此外,我们通常还可以利用管道技术来辨别趋势减弱的信号,这就是价格无力抵达管道线的情况。

一般地,如果在既有管道中,价格无力达到某一边,则通常意味着趋势即将发生变化(加速或转折),也就是说管道的另外一边被突破的可能性增大了。

如果价格显著地越过了上升趋势的管道线,则通常表明趋势增强。

在每场重大的市场运动之后,价格总要回撤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按照既有趋势方向继续发展。这类与趋势方向相反的价格变化,往往恰好占先前动作的一定的百分比。50%回撤便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这种百分比回撤的概念也适用于任何规模的趋势—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

所谓最大和最小百分比回撤——三分之一回撤和三分之二回撤——也是广为人知的。换言之,价格趋势可以分成三等份。通常最小的回撤大约是 33%.最大的回撤约为 66%。这就是说,在一个强劲趋势的调整过程中,市场通常至少回撤到前一个运动的三分之一的位置。

image

最大回撤百分数为66%,这里对应着一个特别关键的区域。如果先前的趋势能够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调整必须在三分之二处打住。于是,在这种关键区域,无论是在上升趋势中买进.还是在下降趋势中卖出,相对来说风险都比较小。如果在调整中价格越过了兰分之二点。那么趋势反转的可能性就会大于单纯的调整了。下一步,价格通常将返回原先趋势的起点,也就是要100%地回撤了。

image

速度阻力线(或称速度线)测绘的是趋势上升或下降的速率(或者说是趋势的速度)。在作牛市速度线的时候,首先要找到当前上升趋势的最高点。在图表上,从这个最高点开始,向下作一条垂直线,直达趋势起点所在的水平位置。然后把所得的竖直线段三等分。通过趋势起点以及上述两个三等分点,我们可以作出两条趋势线,它们分别代表三分之二速度线和三分之一速度线。在下降趋势中,只要把上述程序相应地调整一下即可。

速度线方法的理论依据同前面的33%和66%回撤的类似。如果上升趋势正处于调整之中,那么它向下折返的余地通常是到上方的速度线(2/3 速度线)为止;如果它又被超越了,那么,价格还将跌到下方的速度线(1/3 速度线);如果下方的速度线也被跌破了,那么价格就可能一路而下,直致原趋势的起点的水平。

image

反转日是一种特别的图形,有许多名目一一如“顶部反转日” , “底部反转日”,“抢购或抛售高潮” 。以及“关键反转口”等。这类形态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旦把它与其余技术资料综合起来考虑,就显得极不寻常。

反转日发生在市场顶部或者底部。顶部反转日有个通行的定义:在上升趋势中,某日价格达到了新的高位,但当天收市价格却低于前一日收市价。底部反转日指在下降趋势中,某天市场曾跌出新的最低点,但当日收市价格却高于前一日收市价。

有时我们也把底部反转日称为 “抛售高潮” 。 这种情况确实是发生在熊市底部的一种剧烈的 “大翻身”。在这里,所有已经备受挫折的多头终于忍受不住,不得不斩仓卖出,从而使交易量大增。随后,市场上反倒缺乏卖出压力,形成了所谓卖压真空,于是价格快速上窜,以填补这个空档。

关键是要能够确定反转日在何种情况下重要,在何种情况下无关痛痒。而这只有当我们考察了其余各种技术性因素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很显然,周反转比日反转重要得多,因此图表分析师对之倍加警惕,力求捕捉重要转折点。依此类推,月线图上的月反转就更要紧了。

向上跳空表明市场坚挺,而向下跳空则通常是市场疲软的标志。跳空现象在长期性质的周线图和月线图上也可能出现,而且一旦发生了,就非同小可。不过它在日线图上更常见。

关于跳空的解释流传着一些陈辞滥调。 其中有句常常听到的俗套: “跳空总会被填回”,这是不正确的。

跳空具有四种类型:

  • 普通跳空:普通跳空在四种类型中预测性价值最低,通常发生在交易量极小的市场情况下,或者是在横向延伸的交易区间的中间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参与者了无兴趣,市场清淡,相对较小的交易指令便足以导致价格跳空。大多数图表分析师把普通跳空忽略不计。

  • 突破跳空:突破跳空通常发生在重要的价格运动完成之后,或者新的重要运动发生之初。在市场完成了主要的底部反转形态,比如头肩形底之后。对颈线的突破经常就是以突破跳空的形式进行的。 突破跳空通常是在高额交易量中形成的。突破跳空更经常地是不被填回。一般来说,在这种跳空出现后,交易量越大,那么它被填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向上跳空在之后的市场调整中通常起着支撑作用,而向下跳空在之后的市场反弹中将成为阻挡区域。

  • 中继跳空(或测量跳空):当新的市场运动发生、发展过一段之后,大约在整个运动的中间阶段,价格将再度跳跃前进,形成一个跳空或一列跳空,称为中继跳空。此类跳空反映出市场正以中等的交易量顺利地发展。在上升趋势中,它的出现表明市场坚挺;而在下降趋势中,则显示市场疲软。正如突破跳空的情况一样,在上升趋势中,中继跳空在此后的市场调整中将构成支撑区,它们通常也不会被填回,而一旦价格重新回到中继跳空之下,那就是对上升趋势的不利信号。

  • 衰揭跳空:最后这一类跳空出现在接近市场运动的尾声处。在价格已经抵达了所有目标,并且上面介绍的两种跳空(突破跳空和中继跳空)均已清晰可辨之后,分析者便开始预期衰竭跳空的降临。在上升趋势的最后阶段,价格在奄奄一息中回光反照,跳上一截。然而,最后的挣扎好景不长,在随后的几天乃至一个星期里价格马上开始下滑。当收市价格低于这种最后的跳空后,表明衰竭跳空已经形成。

岛形反转:向上的衰竭跳空同向下的突破跳空结合在一起,就完成了一个反转形态,它通常意味着市场将发生一定幅度的折返。

第五章 主要反转形态

千万不要以为绝大部分趋势的变化突如其来,事实上,趋势在发生重要变异之前,通常需要一段酝酿的时间。

价格形态有两种最主要的分类—反转型形态和持续型形态。五种最常用的主要反转形态:头肩形、三重顶(底)、双重顶(底)、V字顶(底)、以及圆形(盆形)顶(底)等形态。

交易量在所有价格形态中,都起到重要的验证作用。在形势不明时(许多情况下都是这样的),研究一下与价格数据伴生的交易量形态,是判断当前价格形态是否可靠的决定性办法。

所有反转形态所共有的儿个基本要领:

  1. 在市场上事先确有趋势存在,是所有反转形态存在的前提。
  2. 现行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经常是重要的趋势线被突破。
  3. 形态的规模越大,则随之而来的市场动作越大。
  4. 顶部形态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短于底部形态,但其波动性较强。
  5. 底部形态的价格范围通常较小,但其酝酿时间较长。
  6. 交易量在验证向上突破信号的可靠性方面,更具参考价值。

如果事前并无趋势存在,那么它便无物可反,因而意义有限。

头肩顶成立的决定性因素是,收市价格明确地突破到颈线之下。

顶部形态完成后的初始阶段,当市场向下突破时交易量是否急剧扩张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最重要的交易量信号,发生在第三高峰(右肩),此处的交易量应比前两个高峰处显著地减轻。在突破趋势线的时候,交易量应扩张;在价格反扑时,交易量应减少。

形态高度是测算价格目标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先测出从头到颈线的垂直距离,然后从颈线上被突破的点出发,向下投射相同的距离。

市场具有“因自重而下跌”的倾向性,因此在底部,当市场力图发动一轮牛市的时候,必得具有较多的交易量才行,也就是说,必须具有显著增强的买进推力。

市场常常会仅仅因为惯性而下降,但市场却不因为惯性而上升。需求不足、或者交易商缺乏买进兴趣等原因,经常就足以把市场压低。但只有在需求超过供给,并且买方比卖方更积极时,价格才能上涨。

顶部的颈线通常稍稍倾斜向上,不过也有时是水平的。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偶尔顶部的颈线会向下倾斜。这种坡度是市场疲弱的一种表现,通常,随之而来的右肩也很软弱。

在顶部,一旦颈线被向下突破了,那么只要随后有任何一个收市价格返回到须线上方,都是严重的警讯,表明此次突破可能是无效信号。

技术型交易商必须永远警惕自己分析中的错误信号。在期货市场,致胜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尽快摆脱亏损的交易头寸,确保交易损失限于小额。

在期货行业,迅速地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交易决策错误,及时采取断然的保护性措施,这样的能力和意志力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绝不可以等闲视之。

三重顶或底的三个峰或谷位于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在三重顶中,交易量往往随着相继的峰而递减,而在向下突破时则应增加。

image

双重顶(或底)反转形态比三重顶(或底)常见得多,这种形态仅次于头肩形,出现得也很频繁,这类顶经常被称为“M 顶” ,这类底被称为“W 底” 。

理想的双重顶具有两个显著的峰,且其价格水平大致相同。交易量倾向于在第一个峰时较重。而在第二峰时较轻。

请记着,在顶部,价格必须真正跌破前一个向上反弹的低点,才能表明双重顶成立。

明智的做法是,一定要等到形态完成之后采取相应的动作。

形态的规模始终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双峰之间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态的高度越大,则即将来临的反转的潜力越大。

圆顶: image 交易量也倾向于形成相应的盆状形态.

圆底不具备精确的测算规则。其持续时间越长,则未来运动的潜力越大。

相对来说盆形或者圆形形态,出现得较不频繁。此处之所以要着重讲述圆形底形态,是因为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旦这种罕见形态果真出现了.通常便是市场的底部。

因为V形顶或底(或称长钉形)其实不是形态,所以我们极难判定。前面讨论的所有的反转形态均代表着趋势的逐渐变化。

V形形态代表着剧烈的市场反转。

市场有个极难对付的坏习惯,一旦它脱通之后,起初总要朝一个方向走得过远,然后,又常常会向相反的方向突然反噬回来。

第六章 持续形态

这类形态通常表示,图表上的横向价格伸展仅仅是当前趋势的暂时休止,下一步的市场运动将与事前趋势的原方向一致。

反转形态的发展过程通常花费更长的时间,并且它也构成了主要的趋势变化。相反,持续形态通常为时较短暂。

三角形可分为三类—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

对称三角形(绕线筒)通常属于持续型形态。

在三角形中,我们要求其中至少有四个转折点。请记住,至少需要两个点才能作出一条趋势线。因此,为了得到两条聚拢的趋势线,市场在每根线上必须至少发生两次转折。

image

image

虽然三角形的最低要求是四个转折点,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三角形通常具有6个转折点,这就是说在三角形内,其实包含了三个峰和三个谷,总共形成5个波浪.

在三角形内,价格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交易量也应相应地日趋萎缩。这种交易量的收缩倾向,在所有的调整性形态中都普遍存在。但当趋势线被穿越从而形态完成时,交易量应该明显地增加。在随后的反扑中,交易量轻弱。

交易量在向上突破时比向下突破时,更具重要意义,在所有调整形态中,当上升趋势恢复时,交易量的相应增加都是至关紧要的。而在向下突破时,交易量虽然也重要,但在头几天内并不如此关键。事实上,当价格向下突破时,如果交易量大大地跳升,特别是在接近三角形顶点的情况下,反而是可能出现虚假看跌信号的警兆。

image

上升三角形或下降三角形无论出现在趋势结构中的哪个部分,都具有明确的预测意义。上升三角形看涨,下降三角形看跌。另一方面,对称三角形在本质上属于中性形态。

一般认为,三角形属于中等形态,即它的形成过程通常花费1个月以上的时间,但一般少于3个月。

扩大形态(喇叭形) :本形态的交易量形态也与众不同。在其余三角形中,随着价格的摆动幅度逐步缩小,交易量也倾向于相应地收缩。但是在扩大形态中,情况恰恰相反。交易量随着价格摆幅的日益放大,而相应地扩张。这种情况显示市场已失去控制,变得极为情绪化。因为本形态代表了公众参与交易活动非常积极的情形(这是不同寻常的),所以最常发生在市场的主要顶部过程中。因此,喇叭形通常是看跌形态。 image

扩大形态是相对少见的。不过一旦它出现了,通常便是市场的重要顶部。

钻石形态:一般出现在市场的顶部。它经常地充当反转形态,而较少作为持续形态露面。

image

旗形和三角旗形表示市场充满活力,但暂时处于休止状态。事实上,剧烈的、几乎是直线式的市场运动,是旗形和三角旗形出现的先决条件。这两种形态说明,市场的陡峭上升或下跌过于“超前”了,因而需要稍作休整, “喘息一会儿” ,然后再顺着原方向飞奔而去。

旗形和三角旗形是两种最可靠的持续形态,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引发市场的反转。

在下降趋势中,旗形或许具有稍稍向上的倾角。

image

image

旗形的重要特征:市场上几乎都是直线式的价格运动(称作旗杆),且其交易量重大。

楔形:从时间角度看岛楔形通常持续一个月以上,但不超过三个月。从而属于中等形态的范畴。楔形具有鲜明的倾角,方向很明确,要么向上,要么向下。一般地说。楔形如同旗形一样,其倾斜方向与流行趋势相反。于是。下降楔形属于看涨形态,而上升楔形为看跌形态。

无论楔形出现在市场运动的中间还是尾部, 市场分析者总能从以下这条一般经验中得到些启发:上升楔形看跌,下降楔形看涨。

image

矩形:通常只是既存趋势中的调整阶段,最终市场将顺着之前的趋势方向完结它。当价格决定性地收市于上边界或下边界以外时,矩形形态完成,并且指向现行趋势的方向。

image

大多数趋势顺应系统在这种横向伸展的无趋势市场中表现极拙劣。

就持续时间来说,矩形通常属于1到3个月的类别。

对等运动:所谓对等运动,有时又称为自测摆动,只有当市场运动相当有序并且节奏分明的情况下,本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image

所谓相互验证,是指我们应把所有技术和指标都加以比较参照,从而保证它们中的大部分相互验证,指向共同的方向。

简单说来,相互验证原则表明,分析者关于某市场的分析结论所拥有的技术证据越多,则对自己的分析越具信心,正确决策的把握就越大。

第七章 交易量和持仓兴趣

价格显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交易量和持仓兴趣是次要的,主要作为验证性指标使用。而在这两者之中,交易量又更重要些。持仓兴趣居末位。

在周线图上,我们同样可以作出交易量。不过,在月线图上通常不再采用交易量。

到某日收市时为止,所有未平仓了结的合约的总数就是当日的持仓兴趣。

交易量水平是对价格运动背后的市场的强度或迫切性的估价。交易量应当在现有价格趋势的方向上,相应地增加或扩张。在上升趋势中,当价格上升时,交易量应较重,而在价格回跌时,交易量则应减少或收缩。如果在上升价格趋势中,前一个峰被向上穿越,而与之同时交易量反而有所下降,那么就发生了背离现象。

头肩形顶成立的预兆之一就是,在头部形成过程中,当价格冲到新高点时交易量较轻,而在随后跌向颈线时交易量却较重。在双重顶和三重顶中,在价格上冲到每个后继的峰时,交易量都较轻,而在随后的回落中,交易量却较重。

一般地,所有价格形态在完结(突破点) 时,只要这个突破信号是成立的,那么它就应当伴有较重的交易活动。

技术分析者尝试过许多种交易量指标,以定量表示市场的买压或卖压,最简单的也最著名的是所谓权衡交易量,或称OBV法。

OBV线的构造方法很简单。我们先把每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格与相邻的前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格相比较,得出其相对高低,然后,在当日的交易量数值前,对应地添加一个正号或负号。如果当日的收市价格有所上升,那么,当日交易量数值的符号为正,反之,若当日的收市价有所下降,则符号为负。下一步,再选定一个基准日,从基准日起到当日止,逐日地按照上述方法得出每日的交易量数值,然后把它们进行简单的算术累加,即根据每天的收市价格的增减方向,从前一日的累计总值中,相应地加上或减去当日的交易量,最后就得到当日的累计总值—OBV值。

权衡交易量线应当与价格趋势方向一致。

交易量累积(VA)法: 仅仅根据当天的收市价格的大小,我们就把全天的交易量添上了正号或负号,这看起来并没有充分的依据。试想,如果市场的收市价格只比前一天高出某个小量,比如一二个点子,我们就在全天的交易活动量前标上正号合理吗?变通办法之一是,给趋势较强的日子赋予较大的权重。比如,在价格上升的日子,就用价格的涨幅乘以交易量。

胀爆出现在市场顶部,抛售高潮则在市场的底部。在市场顶部发生胀爆的具体情况是,价格经过长期上涨后,突然急剧上冲,与之同时,交易量也大为增加,持仓兴趣却显著地下降。在抛售高潮中,价格则在长期下跌的基础上,突然急剧地坠落,与之同时,交易量大大加重,而持仓兴趣则大幅下降。两种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密切注意两点,一是交易量的陡然膨涨,一是持仓兴趣的急剧萎缩。在价格向上或向下过分伸展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因素一齐出现,就表明当时在市场_上正发生着大规模的平仓活动,从而警告我们风雨即将来临,趋势很可能就要突然变化了。

第八章 长期图表和商品指数

技术分析者为了回顾数年的历史资料,需要构造长期的连续图表,那么,期货合约的这种有限寿命的特征显然就构成障碍了。

最通行的一种技巧是,简单地把一串合约的价格图表接续起来就成了。

技术派认为,技术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包含了基础分析,因为图表也反映了市场对基础性供求关系的估价,而正是这种估价才导致了牛市或熊市。

第九章 移动平均线

图表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我们很难核查分析者的成绩。因此,图表分析不太适合计算机。与此相反,移动平均线的规则却可以简易地编成计算机程序,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生成各种买入或卖出信号。

移动平均线实质上是一种追踪趋势的工具。其目的在于识别和显示旧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新趋势正在萌生的关键契机。

有些分析者更愿意使用其它的价格。比如,有些人更偏好使用所谓中间价,即当日价格区间中点的价格。

有些人也采用收市价格,但是他们是把每天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市价加在一起,然后除以3,再代入移动平均值的计算式。还有些人则针对每天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分别求出两条移动平均线来,最后得到一条“价格带”。

移动平均线的过滤器:

  • 不仅要求收市价格必须穿越移动平均线,同时也要求当夭的全部价格范围清晰地突出在移动平均线的同一侧;
  • 收市价格穿越移动平均线的幅度必须达到预定的要求;
  • 移动平均线信号必须由其余图表的突破信号所验证:
  • 采用了时间过挂器。他们在动手之前,先观察一到三天。因为绝大部分错误信号往往很快就露出马脚,市场重新返折到平均线的原来的那一侧;
  • 百分比包络线,或者说“波幅带” ;

为了提高移动平均线方法的效果和可信度,许多分析者选择两条或三条移动平均线,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研究表明,两种简单平均线相组合,在各种可能的组合之中效果可能是最佳的。当我们采用两条移动平均线时,较长期者用来识别趋势,较短期者用来选择时机。常见的有双线交叉法,或者把它们中间看作某种中性区。那么,仅当收市价格同时向上越过了两条平均线之后,才构成买入信号。

最常用的三重交叉法系统,要数4—9—18天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在下降趋势中,当4天平均线同时向上越过了9天和18天平均线后,则构成买入的预警信号。随后,一旦9天平均线也向上越过了18天平均线,则该预警就得到了验证,说明上述买入信号成立。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更准确的做法是把移动平均线“取中”。就是说把每个移动平均值都画在它所覆盖的时间区间的中点上。比如说,与通常的做法相比,10天移动平均线就要向前移5天。20天的移动平均线则应向前移10天。

影响某市场的主流周期与这个市场上最恰当的移动平均线之间,似乎颇有关联。换句话说,我们应按照每个市场的主流周期,来相应地调整移动平均线的天数。

概要一下,大部分分析者使用双移动平均线或三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其中,各种平均值均由收市价算得,并且在图上描绘在它所覆盖的最近一个收市价的同一日期上,既不领先,也不靠后。

因为移动平均线在本质上是追随趋势的,所以当市场处于良好的趋势阶段时,其工作状态最佳。而当市场忽上忽下,进入了横向延伸阶段后,则表现很糟。而后者所占的时间常常达到了三分之一至一半,有时甚至更多。

比较两条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差距,是构造摆动指数的一个办法。

人们往往忽视了那些简单、基本的工具,而它们的效果相当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四周规则:

  1. 只要价格涨过前四个日历周内的最高价,则平回空头头寸,开立多头头寸;

  2. 只要价格跌过前四个周内(照日历算满)的最低价,则平回多头头寸,建立空头头寸; 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调整周规则的时间跨度。我们并不是对每个市场都机械地使用四周规则,而是具体市场具体分析。

第十章 摆动指数和相反意见理论

当市场进入了无趋势阶段时,价格通常在水平区间中上下波动,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跟随趋势系统都不能正常工作,而摆动指数却是独树一帜。

摆动指数必须附属于基本的趋势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只是一种第二位的指标。

某些场合下,摆动指数也有其特长。例如,在一场重要运动即将降临时,摆动指数分析不惟用处不大,甚至可能使用户误入歧途。然而,一且市场运动趋于尾声,摆动指数就极有价值了。

提起摆动指数,我们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但它们的真实含义都相差无几。大部分摆动指数的曲线也非常相像。我们沿着价格图表的底部来做摆动指数的图线,把它局限于一条水平向的狭长区域里。不论价格是升、降,还是持平,摆动指数的区域墓本上总是水平向发展的.不过,摆动指数的峰和谷与价格图上的峰和谷同时出现。有些摆动指数的变化具有一个中闻值,从而摆动指数所在的水平区域可以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

无论摆动指数达到了上边界还是下边界的极限数值,都意味着当时的价格运动可能幅度过大、速度过猛,因此市场即将出现这样那祥的调整或巩固过程。

当摆动指数穿越零线时,也经常构成买进或卖出信号。

摆动指数最常用的三种用途:

  1. 当摆动指数的值达到上边界或下边界的极限值时, 最有意义。 如果它接近上边界, 市场就处于所谓 “超买状态” ,如果它接近下边界,市场就处于所谓“超卖状态” 。这两种读数都是警讯,表示市场趋势走得太 远,开始有些脆弱起来。

  2. 当摆动指数处于极限位里,并且摆动指数与价格变化之间出现了相互背离现象时,通常构成重要的顶替信号。
  3. 如果摆动指数顺着市场趋势的方向穿越零线,可能是重要的买卖信号。

动力指数显示的是价格变化的速度,而不是价格水平本身。其计算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地采集价格变化的数值。

变化速度指数(ROC) :利用当前的收市价和一定天数以前的收市价的商(比价)来表示市场的变化速度。

摆动指数最简易的用法是,利用中间值(或称零线)来确定买卖信号。当摆动指数向上穿越零线时,我们买进,而当它向下穿越零线时,我们卖出。

摆动指数的第二种用途在于临界分析,或者说是极端状态识别。换言之,摆动指数区域的外层,可用来标志市场的极端状态。大部分复杂的摆动指数具备上限区和下限区,分别标志着市场的超买和超卖状态。例如,在相对力度指数(RSI)中,其垂直刻度的范围从。到0到100。在70和30两个位置上,我们标出了两条水平直线。当RSI超过70时,就是市场处于超买状态的警告信号。而当它低于30时,可能构成超卖状态的信号。

摆动指数的利用还有第三条途径—揭示相互背离现象。这可能是它最有价值的应用。所谓相互背离,是指摆动指数曲线与价格图线相互背离,各自朝相反的方向伸展。

第二种形式的“相互背离” ,是指当摆动指数穿越了重要的峰值或谷值的时候,价格图形却尚未发生相应的突破。

相对力度指数(RSI):所谓相对力度,一般是指两个不同对象的比值。某种股票,或者工业类股票对标准蒲耳氏500 种股指(S&P500)的价格之比, 就是该股票或工业类股票同标准蒲耳氏500种股票指数相比较而言的 “相对力度”的标志。详略。

随机指数(K%D):在随机指数中,采用了两条图线——%K线和%D线。其中对D线更重要,主要由它来提供买卖信号。随机指数的目的在于,显示在过去一定日子里的价格区间中的相对位置。在这种摆动指数中,5天是常用的时间跨度。K线在两条线中更敏感。

拉里·威廉斯指数(%R):与随机指数的概念类似,也表示当日的收市价格在过去一定天数里的全部价格范围中的相对位置。把这段日子里的最高价减去当日收市价,然后把所得的差除以这段日子的全部价格范围,就得到当日的威廉斯指数。

尽管摆动指数确实有其价值,但是它只是许多分析工具中的一种。因此,它只是我们进行基本趋势分析的辅助手段,绝不能取代基本趋势分析。 一言以蔽之,当重要趋势处于初期时, 不要太介意摆动指数,但是当它渐趋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密切注意摆动指数的信号。

移动平均线相互验证/相互背离交易法(MACDTM):两条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围绕着零线演变。其中最有用处的信号是,短期平均线(实线)穿过长期平均线(虚线)。理想的买入信号是,先有看涨的背离现象,再有短期移动平均线的向上穿越长期平均线,最后还有两条平均线都向上穿越了零线。而理想的卖出信号则刚好相反。 摆动指数分析研究的是市场的极端状态。关于市场极端状态,还有一种极为流行的研究方法—相反意见原则。相反意见理论是市场分析的第三条重要途径—心理学。在这种方法中,我们是根据各个期货市场的投机者们的牛气或熊气程度来预测市场的。相反意见理论认为,当绝大多数人看法一致时,他们一般是错误的一方。那么,我们的正确的选择应当是,首先确定大多数人的行为,然后反其道而行之。

他对商品市场上的各种咨询材料每周进行一次统计,以确定在专业人士中间看涨或看跌的程度。该方法的理论前提是,绝大部分期货商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市场咨询机构的影响。

相反意见理论的基础是,专业人员的意见通常是错误的。特别是在市场处于转折关头时,这一理论玄妙无穷。我们以某个投机者为例。假定该投机商阅读了他最信奉的咨询材料后,坚信市场即将大规模地上升。那么,那份材料越是牛气十足,这个交易商就会越积极地入市买进。但是,一且他的资金全部投入了市场,他自己就已经处子超买状态了——即他已无剩余资金再投入市场了。我们把这种情形推广到全体市场参与者。如果有80%到90%的交易商对某市场都看好,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在这个市场买入了头寸。那么剩下来,还有谁来继续买入,把市场推得更高呢?这是理解相反意见理论的关键。

第十一章 日内点数图

略。

第十二章 三点转向和优化点数图

略。

第十三章 艾略特波浪理论

艾略特的大部分理论与道氏理论以及传统的图表技术天造地设般地吻合。然而,艾略特波浪理论又向前迈了一步,对市场运作具备了全方位的透视能力,从而有助于解释特定的形态为什么要出现,在何处出现,以及它们为什么具备如此这般的预测意义等等问题。另外,它也有助于我们判明当前的市场在其总体周期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大多数技术分析方法在本质上都是顺应趋势的。道氏理论确有种种长处,但瑜不掩瑕,其信号必须等到在新趋势确立之后才能产生。但是,艾略特波浪理论对即将出现的顶部或底部却能提前发出瞥告信号,而这一点事后才为那些较为传统的方法所验证。

波浪理论具有三个重要方面—形态、比例和时间,其重要性依上述次序等而下之。所谓形态,指波浪的形态或构造,这是本理论最重要的部分。而比例分析的意思是,通过测算各个波浪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回撤点和价格目标。最后一方面是时间,各波浪之间在时间上也相互关联,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验证波浪形态和比例。有些艾略特理论家认为,时间关系在进行市场预测时较不可靠。

image

每一浪都可以向下一层次划分成小浪,而小浪同样可以进一步向更下一层次划分出更小的浪。 最大规模的二浪 ——浪①和浪②——可以划分成 8 个小浪,然后,这 8 个小浪再细分,共得到 34 个更小的浪。而最大的浪——浪①和浪②——只是更高一层次的五浪上升结构中的二个浪而已。在图中最右侧,高一层次的③浪呼之欲出。把图 13.2 中的 34 个小浪再细分到其下一层次,就得到图 13.3 所示的 144 个小浪。上面提到的数目——1,2,3,5,8,13,21,34,55,89,144——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它们是菲波纳奇数列的一部分,而这个数列乃是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数学基础。

image

交替规则:从较为广义的角度来看,交替规则(或原理)认为,市场通常不会接连地以同样的方式演变。如果上一次的顶部或底部是这个样子,那么下一回很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了。交替规则并不能确切地说明下面出场的是什么,但它可以说明什么可能是不会出现的。 image

艾略特在他的《自然法则》中交代,波浪理论的数学基础,就是菲波纳奇在13世纪发现的(更准确地说,是重新发现)一组数列。

蜗牛壳的轮廓线和银河系的外观,都具有同样的对数螺线形态(人耳也是一例)。最后这一点更切中主题。因为股票市场不仅属于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活动的范畴,而且也是大自然的“生长现象”的一种体现(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毫不例外地以此为特征),所以,一般认为,股票市场必然服从同样的生长螺线规律。

在菲波纳奇数列里,除了头四个数字外,菲波纳奇比数趋向于 0.618。头三个比数分别是 1/1(100%),1/2(50%)以及 2/3(67%)。很多人在学习艾略特理论时都不清楚,自己所熟知的 50%回撤,其实也是一个菲波纳奇比数。三分之二回撤也一样(三分之一回撤作为一个间隔菲波纳奇比数,也是艾略恃理论中的一部分)。对先前牛市或熊市的完全回撒(100%位置,也标志着重要的支撑或阻挡区。

在日线图上,分析者从重要的转折点出发,向后数算到第 13、第 21,第 34、第 55、或者第 89 个交易日,预期未来的顶或底就出现在这些“菲波纳奇日”上。

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波浪理论的本意是应用于股市平均指数的。对单个的普通股票来说,其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而在某些期货市场上,交易活动更清淡,那么,它的效果当然可能更糟。要知道,群体心理是艾氏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照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说所有的商品市场都可以用精确的艾略特形态来解释,那是不对的。在有些场合,艾略特图形清晰可辨,但也有些场合不行。如果我看出了艾略特形态,那么当然会加以运用。但如果看不出来,就不妨另辟撰径。

菲波纳奇扇形线、弧线及时间区:详略,菲波纳奇扇形线的构造方法与速度线的颇近似。

第十四章 时间周期

这里我们所要解决的,不再是市场要向哪个方向运动、目标有多远的问题,而是要探究何时市场将达到那里,甚至是何时市场将开始转折的问题。线图其实是时间——价格图。可是,很多人单单执迷于价格资料,而忽视了时间因素。

同样都具有18.2年周期的12种事例,其中包括结婚对数、移民人数、美国的股票价格等。杜威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也可谓骇人听闻。他认为在宇宙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控制着这些周期:就是说,宇宙具备某种脉动的特点,从而引发了遍布人类世界的许多领域中的上述周期。

周期分析者偏好从谷到谷地测量周期长度。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峰到峰地测量但是一般认为,峰不如谷那样稳定、可靠。

周期理论的几条基本原理。 其中最重要的四条分别是:叠加原理、 谐波原理、 同步原理、比例原理:

  • 叠加原理是,所有的价格变化均为一切有效周期简单相加的结果。
  • 谐波原理较简单,指相邻的周期长度之间通常存在倍数关系,一般为 2倍或者1/2的关系。
  • 同步原理是指一种强烈的倾向性,即不同长度的周期常常在同一时刻达到谷低。
  • 比例原理描述的是,在周期长度与波幅之间具备一定的比例关系。周期越长,那么其波幅也应当成比例地较大。

另外还有两个从更一般意义上描绘周期行为的原理——变通原理和基准原理。变通原理恰如名称所示,指上述原理——叠加原理、谐波原理、同步原理、比例原理—都只是市场的强烈的倾向性,而不是严格不变的规则。

基准原理认为,尽管各种市场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我们应用上述周期原理的时候也都容许我们有所变通,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基准的谐波周期,适用于所有市场。

第十五章 计算机和交易系统

计算机尽管有用,却只是工具而已。它可以帮助优秀的技术分析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然而,它却不能使蹩脚的分析者脱胎换骨。

Compu Trac 软件,略。

自动交易系统的长处:

  1. 排除了人类主观情绪的影响。
  2. 具有更严格的自律。
  3. 能达到更高程度的协调一致性。
  4. 顺着趋势方向交易。
  5. 确保不错过每个顺着重要趋势的方向入市的机会。
  6. 允许利润充分增长。
  7. 把损失限制在一定范围。

自动交易系统的短处:

  1. 绝大多数自动交易系统是顺应趋势的。

  2. 从获利角度看,趋势顺应系统主要依赖于主要趋势。

  3. 当市场无趋势可循时,趋势顺应系统一般是不盈利的。

  4. 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趋势,而在这种阶段不适合采用趋势型方法。

第十六章 资金管理和交易策略

在任何成功的期货交易模式中,我们都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价格预测、时机抉择和资金管理:

  1. 价格预测指我们所预期的未来市场的趋势方向。
  2. 交易策咯,或者说时机抉择,确定具体的入市和出市点。
  3. 资金管理是指资金的配置问题。

我很惊诧,象资金帐户的大小、投资组合的搭配、以及在每笔交易中的金额配置等等诸如此类的间题,竟然都能影响到最终的交易成绩。有的交易者认为、在交易模式中,资金管理是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比交易方法本身还要关健。

一些普遍性的资金管理要领:

  1. 总投资额必须限制在全部资本的50%以内。
  2. 在任何单个的市场上所投入的总资金必须限制在总资本的10%到15%以内。
  3. 在任何单个市场上的最大总亏损金额必须限制在总资本的5%以内。
  4. 在任何一个市场群类上所投入的保证金总额必须限制在总资本的 20%—25%。

依我的经验来看,同时在四到六个不相干的市场上持有头寸,或许是一条中庸之道。关健的一点是“不相干” 。

不过止损指令的设置着实是一门艺术。交易者必须把价格图表上的技术性因素,与资金管理方面的要求进行综合的研究。总之,止损指令过远,虽然能够避开噪音干扰,但最终损失较大。关健还是要走中庸之道。

最成功的交易商也只能在40%的交易中获利。事实就是如此。大多数交易以亏损而告终。

所谓复合头寸,是指我们把交易的单位分成交易头寸和跟势头寸两部分。跟势头寸部分图谋长期的有利之处。对于它们,我们设置较远的止损指令,为市场的巩固或调整留有充分的余地。从长期角度看,这些头寸能够带来最大的利润一。 €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特地留出交易头寸部分来从事频繁地出市入市的短线交易。

从长期来看,保守的交易作风最可取。急于发财的交易者往往采取大胆积极的交易方式。那么,只要市场运动的方向不出岔子,其利润的确是可观的。但是,一旦事情不再一帆风顺,其后果通常就是毁灭性的了。我宁愿成绩平稳,不要有大起大落。每个交易者都得在保守与大胆两个极端之间选择自己的风格。

在刚刚获利之后马上就扩大注人市场的本金,这种时机是最糟糕的。这一点恰恰就象在上升趋势中,当市场处于超买状态时买入一样。更明智的做法(这与人类的本性有点不符)是,在资本金稍有亏损的时候,便开始增加投入。这么做,增大了重头投入处在资本金的低谷而不是在资本金的顶峰的机会。

要是朋友们现在终于认识到,在资金管理的问题上,充满了令人进退两难和矛质重重的困境,因而值得我们仔细地推敲的话,那么你已经算是初窥门径了……这些关乎生存的基木法则,大部分寓含在资金管理的领城里。但是,很少有交易者对这个方面特别有兴致。大家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选择交易机会这一方面,这反而成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兴趣之所在。

关于突破信号,交易者永远都得面对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究竟在突破发生之前预先入市呢?还是正当突破发生的时候当场入市呢?或者还是等突破发生后市场反扑或反弹时伺后入市呢?三种做法各有各的门道,而且我们也有综合采用三种方式的办法。

不要心血来潮地做交易,打有计划之战。

技术分析这门技巧靠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永远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地学习探索。

每种方法各有其擅长的一定的市场环境。关键是我们要弄清楚,针对当前的市场情况,什么样的工具最合适。这一点只能靠学问和经验了。所有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叠,相互补充。如果有哪一天朋友们能够看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并且能够从这些部分之中提炼出技术分析的整体,那么,这一天就是你配得上技术分析师这顶头衔的好日子。

严谨的市场分析很少有轻而易举的时候。分析师必须不断地为未来的市场变化探求各种蛛丝马迹。而使得分析者下决心选择此方向或者彼方向的最后线索,常常是早已被大家抛诸脑后的不起眼的因素。分析者所考虑的因素越多,那么他获得正确结论的机会就越大。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技术分析这种职业已经达到了全新的成熟水平和社会承认的程度。这一点不仅符合美国的情况,而且也符合国际上的情况。

附录三 W.D.江恩:几何角度和百分比例

江恩的大部分著作是以传统的图表分析概念写成的。他极力强调把历史的高点和低点作为未来阻挡区和支撑区的重要意义。他强调,阻挡水平镇突破后,就演化成支撑水平。反之,支撑水平被突破后就演化为阻挡水平。他也是 50%回撤的坚定的信奉者。在他首创的各种概念中,有方阵中心价格和时间均衡法,以及几何角度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