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者序
- 前言
- 第一篇 基本概念
- 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 第7章 成本分析
- 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 第四编 应用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
- 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 第六编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
- 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译者序
萨缪尔森认定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两部分构成,前者可以用微观经济学加以分析,后者则可用宏观经济学进行论证。
”宏观经济学“一词在萨缪尔森的教科书问世之前,甚至还不曾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词典中。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萨缪尔森所采用的一整套市场分析方法,如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迄今仍是经济学界的共识和典范。
萨缪尔森深感若要让沉闷的经济学变成激动人心的学科,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那么,即使是很一般的经济学图表,也都需要重新设计。
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学和它所置身的现实世界的发展,本书也在发展。
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人们增强洞察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
不同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定义不同,详略。
经济学提供了各种范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确定目标、选择手段和保证效率之间获得一种均衡。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一般性的”参照解“。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是情怀各异的芸芸众生,是特殊;而在经济学中,你遇到的将是具有自利目标和理性手段的经纪人,是一般。找到了一般,显然有助于比照出特殊。
前言
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支撑整个经济学的不过是一些基本概念。只要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整个学习进程就会事半功倍并变得意趣盎然。
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如稀缺、效率、贸易收益和比较优势原理等,永远不会丧失他们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
经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的效率。
从本质上讲,经济学仍是一门关于在现实中如何选择的科学。总之,这有点像点菜进餐,小的往往是美好的,因为它便于消化。
理解现代经济学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且数量激增。
经济学课程可以用一个季度泛读,也可以用一年精读。
第一篇 基本概念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
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天才的世界。
学习经济学并不一定能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不学经济学,命运却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这个定义背后隐含着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事实上,正是由于存在着稀缺性和人们追求效益的愿望,才使得经济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
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在于承认稀缺性是一种现实存在,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斯密指明了市场的效率特征,并看到了社会经济效益事实上是出自于个人的自利行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在凯恩斯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前,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还根本不存在。尽管宏观经济学已经进步并远远超越了凯恩斯当初的创见,但凯恩斯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题仍然不失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经济学家们创建了一门被称为经济计量学的专业分析技术,即将统计学工具应用到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借助经济计量学,经济学家可以从堆积如山的经验数据中抽象出简单明了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机制。
必须警惕经济推理中的各种常见思维谬误:
- 后次谬误: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 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 合成谬误:有时我们会假定对局部来说正确的东西,对总体来说也一定正确,但在经济学中,个体相互作用时,整体行为往往与个体行为的结果大相径庭;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仅仅依靠热情是不能解决饥饿和治愈疾病的,一个自由和有效的市场并不能必然地使收入分配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决定经济进程的最佳路径,或实现社会产出的公平分配,所需要的都是冷静的头脑。
你也许听说过一句口号”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那些政府已经逐渐明白,还没有哪一个社会能仅依靠这一理想化的原则长期的运转下去。
人类社会,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孤立的部落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最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经济组织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在今天与在人类文明之初是同样的重要和关键。
我们必须区分事实本身和它是否公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实证经济学讨论的是经济社会的事实,而规范经济学则涉及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学的问题涉及到伦理、价值而非事实本身,因此其答案也就无所谓正确或错误,它们只能靠政治辩论和决策来解决,而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成和消费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极端情况被称为自由放任经济,即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指令经济是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政府通过它的资源所有权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权力解答基本的经济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大部分实行的都是混合经济制度。
生产要素可以被划分为三大基本范畴:
- 土地:即自然资源,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礼物;
- 劳动:指人们花费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
- 资本:是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
在有限的机会中进行选择,其迫切性在战争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PPF)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PPF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大炮和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增长使PPF边界向外移动:
经济学必须在公共品和私人品之间选择:
为增加对未来消费的投资,需要牺牲当前的消费:
在存在稀缺的世界上,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一些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是相应的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经济体总是在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意味着始终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而不是在这个边界之内。
社会显然拥有未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常常以失业的劳动者、闲置的工厂和废弃的土地等形式出现。当经济中存在着未利用的资源时,该经济体决不可能位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而是出于其边界之内的某个位置。
旨在理解怎样才能将经济学强有力的思想用于人类社会核心问题的分析,这就是我们学习经济学最根本的理由。
要区分”曲线的移动“和”沿着曲线的移动“:
第2章 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每个人都力图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既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能够增进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一己的安全或私利。但是,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外一种目标,尽管该目标并非是他的本意。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更好“—— 亚当·斯密 《国富论》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
市场可以是集中的,如股票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如劳动市场。市场甚至可以是电子化的,如电子商务。
在市场中,是价格在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着平衡的作用。
当市场平衡了所有影响经济的力量时,市场就达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均衡。
市场经济同时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
- 生产什么商品和劳务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择;
- 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 为谁生产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但要注意,收入不仅体现辛苦劳动和节俭积蓄的报酬,高收入也可能来源于遗产继承、好运气、市场看重的技术。
经济的核心控制者是偏好和技术,它们才是市场的两大君主。一个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是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根据自己先天或后天的偏好(并以其货币选票加以表达)解决社会资源的最终用途,也即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各个点之间进行选择。另一个决定因素是社会可利用的资源与技术,经济不可能超越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历史上充斥过许多没有市场的产品,它们的消亡是因为按那样的市场价格无法唤起消费者的需求,其产品的成本大于效益,这也告诉我们,是利润在奖励或惩罚企业并引导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用利润和亏损来引导企业有效率地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消费者购买物品,出售生产要素;企业出售物品,购买生产要素。产品市场上价格的确定是为了平衡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供给,要素市场上价格的确定是为了平衡消费者的供给和企业的需求。
斯密认为政府对市场竞争的任何干预几乎都是有害的。
市场不灵的情况:
- 垄断以及其他形式的不完全竞争;
- 市场的外溢效果或外部性:正面的外部性包括科学发现等,而负面的外溢效果应包括环境污染;
对市场的一种指责是:其收入分配的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是无法接受的。
亚当·斯密发现了竞争性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市场不灵的情况下,市场会用其资源尽可能多地生成出有用的物品和劳务。但在存在着垄断、污染或其他市场不灵的情况下,看不见的手的效率特征就可能会遭到破坏。
全球化是个广泛流行的术语,它表示不同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进口和出口在国家总产出中的份额更加引人注目。
全球化的另一大内容是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加强,这可以由国际借贷规模日益增大和各国利率趋同的情况得到说明。
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会导致贸易收益增加,因为那些需要资本用于生产的国家可以向有资本的国家借钱。
经济一体化的问题:
- 国外低成本的生产商对国内生产商的取代,会带来失业和损失利润;
- 伴随着金融一体化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货币是交换媒介,货币供应适度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
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供给。
正是由于每个人都认可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协调工作才得以极大的简化。
三大生产要素中,土地和劳动通常被称为基本生产要素,意味着它们的供给主要取决于非经济要素。而资本与这两者不同,它在使用之前必须首先被生产出来。
如果人们愿意储蓄,即节制眼前的消费以备未来消费,那么,社会就能够将资源用于新的资本形成。较多的资本存量会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外推移,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可以帮助解释中国内地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在过去30年的快速增长。
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主要归私人所有,从投资中得到的收益也归个人所有。这些资本品也有市场价值,人们能够以任何价格购买和出售资本品。个人占有资本并能从中获取利润,是资本主义的实质之所在。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最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即劳动,不能像私人财产那样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你不能自由地卖出你自己,你只能在某个工资价位上将自己租借出去。
产权指的是个人或企业所有、购买、出售和使用资本品和市场经济中其他财产的权利。这些权利由法律制度来保证,法律制度使得经济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顺利运行。如果没有法律来强制执行合同或保障公司保有其利润,就很难建立市场经济。
事实上,令人恐惧的非洲饥荒中,很多是由内战和法律秩序的瘫痪所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
专业化分工导致高效率;不断增加的产出使得贸易成为可能;货币使得贸易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在将一部分人的储蓄转化为另一部分人的资本的过程中,复杂的金融系统势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市场经济是指所有物品和劳务都按照市场价格自愿地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换。这种制度无需政府的干预就能够从社会上可供利用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利益。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还不曾有一种经济能够完全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则而顺利的进行。
在包罗万象的政府职能中,政府对于市场经济所行驶的职能主要有三项: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亚当·斯密认识到,只有在完全竞争成立时,市场机制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完全竞争指没有一家企业或一位消费者足以影响整个市场的价格。”看不见的手“所适用的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竞争却都不完全。其中最重要的三种情况是:
- 不完全竞争,如存在垄断;
- 外部性,如污染;
- 公共品,如国防及灯塔; 在每一种情况下,市场不灵都会导致生产或消费的低效率,而政府在医治这些疾病中往往能够扮演一个很有用的角色。
过高的价格和过低的产出,是伴随不完全竞争而来的非效率标志。
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正外部性的实例包括公共建设、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等。
市场并不必然能够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经济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
物品追随的是货币选票而不是最大满足。富人的猫所喝的牛奶,也许正是穷人孩子维持健康所必须的东西。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市场机制正在做它应做的工作,即把物品交给那些有货币选票的人。即使是最有效率的市场体系,也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公平。
如果一个民主社会不喜欢自由放任市场体系下的货币选票的分配,它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收入的分配,如遗产税、转移支付等等。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并不能答好这类伦理和规范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只能由投票箱去回答的政治问题。
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它就不时地受到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周期性困扰。今天,由于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的思想贡献,我们知道了如何控制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通过审慎地运用财务和货币政策,政府就能够影响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水平。政府的财政政策就是税收权力和预算支出的权力。货币政策涉及到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到资本品的投资和其他利率敏感性的支出。
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所有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我们都看到了一种混合经济,即市场决定大多数私人部门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而政府运用税收、支出和货币管理计划来调控总体经济的运行。
在自由世界的专业经济学家中,经济自由主义(也称保守主义)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地位。
市场机制的确在一些国家产生了奇迹,但是在没有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时,在社会没有足够的资本实力以支持贸易和私人投资的条件下,市场还可能导致”腐败资本主义“的问题,与之相伴随的将是极端的分配不公平、普遍的贫困和下降的生活水平。
一个好的混合经济应当是、且必须是有限制的混合经济。那些希望将政府缩减为警察加灯塔的人只能生活在梦幻的世界中。每个有效率并且讲人道的社会要求混合经济的两面——市场和政府都同时存在。如果没有市场或者没有政府,现代经济运作就都会孤掌难鸣。
第3章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仔细研究市场之后我们发现,各种随机运动的背后似乎也隐藏着某些确定的因素和机理,而探讨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出机理和规律的基本工具,就是供给需求分析。从网络股票到钻石、土地,几乎每个市场的情况都是如此,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势必导致产出和价格的变动。
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购买者便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同理,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
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的原因有两个:
- 替代效应: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用其他类似的物品来替代它(牛肉价格上升,那就吃鸡肉);
- 收入效应:价格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下降;
当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人均收入的急剧增长导致汽车需求量的整体移动:
市场的供给涉及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某物品的条件,供给表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的供给量和它的市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价格下降意味着利润空间的下降。
考察供给决定因素的基本点在于:生产者提供商品为的是利润,而不是乐趣或博爱。因此,决定供给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投入品价格和技术进步。
供给和需求的力量会相互作用,产生均衡的价格和均衡的数量,即市场均衡。在该点上,买者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的数量。均衡价格也称为市场出清价格,这意味着所有供给和需求的订单都已完成,账面上已经出清,需求和供给者都得到了满足。
市场均衡:
供给或需求的移动改变了均衡价格和数量:
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 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需求的价格弹性:也称价格弹性,衡量的是当一种物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物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大小。价格弹性的准确定义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
需求的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不同物品的价格弹性,或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差别很大。食品、燃料、鞋及药品等必需品一般都缺乏弹性,这些物品都是生活所必须的,即使价格上升也很难缩减。
拥有替代品的物品比没有替代品的物品价格弹性要大。
人们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时间长短,也是影响价格弹性的一个因素。
消费模式调整余地较大,通常都意味着所消费的物品的长期需求弹性要大于短期需求。
经济因素决定了个人消费品价格弹性的大小:奢侈品、具有替代品的物品以及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弹性会比较大。
注意弹性定义使用的是价格和需求的百分比变动,而非实际变化量,这意味着衡量单位的变化不会影响弹性的大小。
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三类:
完全有弹性与完全无弹性的需求:
总收益等于价格乘以数量,价格变动会对总收益造成如下影响:
- 富有弹性(大于1):价格下降,收益增加;
- 单位弹性(等于1):价格下降,收益不变;
- 缺乏弹性(小于1):价格下降,收益减少;
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弹性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依据不同的弹性对消费者进行分组管理的尝试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比如航空公司对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务人员和富有价格弹性的闲暇游客收取不同的票价,它们必须解决一个大难题:识别两种不同类型的乘客。航空公司通过对不同乘客采用”价格歧视“的措施解决上述难题,价格歧视是指同一种服务对于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费用的策略。比如,要求乘客等到周六晚上之后才能拿到打折的机票,这会使急于回家度周末的商务人员望而却步。
丰收悖论: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农民的收入。答案就在于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弹性。粮食作物缺乏弹性,就这些必需品而言,消费对于价格的变动反应迟钝,因此当收成好时,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的总收益要低于收成不好的时候。农业丰收提高了农产品的供给,进而会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但是价格的下跌并不能使需求增加很多。
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的价格弹性 =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市场上易腐的鱼不论市场价格如何,都必须全部卖掉,这便是供给弹性为零,即完全无弹性的特殊情况。
影响供给弹性的主要因素是行业中增加生产的困难程度。如果所有投入品很容易在现行市场价格下够得,则价格的微小上升就会导致产出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如果生产能力受到严格限制,供给也将缺乏弹性。
农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大大增加了供给,供给的急剧增长超过了需求的有限增加,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相对于经济中其他物品价格的下降趋势。
供给的扩张和需求缺乏弹性导致了农业的衰退:
限制生产是政府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以增加另一部分人的收入时常用的市场干预措施。这种政策是无效率的。
汽油税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
税收归宿的一般原理:税收归宿指出了税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收入的影响。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是向转嫁给消费者;如果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向后转嫁给生产者。
实践证明价格和工资管制(比如最低工资标准)会引起重大的经济扭曲。
对低工资劳工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这导致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提高最低工资水平能够增加低收入劳工群体的收入。
最低工资制的影响:
物品总是稀缺的,社会永远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在正常时期,价格本身起到了配给稀缺物品的作用,当政府插手干预供给和需求时,价格不再充当配给者的角色,浪费、缺乏效率和短缺问题加剧是这些干预的必然伴随物。
第5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效用表示满足,指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和服务之间进行排序。通常可将效用理解成一个人从消费一种物品或服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
在需求理论中,我们说人们在最大化他们的效用,其含义就是他们总是选择自己最偏好的消费品组合。
”边际“是经济学的关键术语,通常指新增或额外的意思。边际效用指多消费1单位商品时所带来的新增的或额外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个人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物品,他从中得到的新增的或边际的效用量是下降的。
现代效用理论渊源于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理性思潮的一大主流。早起将效用概念引入社会科学的人是英国哲学家吉米·边沁,根据边沁的理论,所有立法都应该按照功利主义原则来制定,从而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在200多年前这些观点是具有革命性的,因为它强调社会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能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在此之前,制定政策的正当理由和根据却是基于传统、君主的意志或宗教教义。
效用的多少难以量化,现代需求理论所注重的是序数效用,即只考查消费者对商品组合的偏好顺序。
如果物品A的价格是物品B的2倍,那么,只有当物品A的边际效用至少是物品B的2倍时,我们才会购买物品A。
一种物品较高的价格降低了消费者对该种物品所希求的消费量,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大多数的决策都只是根据人们的习惯做出的,我们在经济学中所假定的,只是消费者的爱好和行为具有相当强的共性。
行为经济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认为人们只有有限的时间和记忆,人们非理性的行为方式看上去是相当普遍的。
替代效应:当某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于用其他物品来替代变得较为昂贵的该种物品,从而更便宜地获得满足。
收入效应:物品的价格变化通过对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对该物品的需求数量。实际收入的减少通常会导致消费的减少,因此,收入效应常常会强化替代效应,使得需求曲线更向下倾斜。
收入弹性:表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高收入弹性,如空中旅行或游艇等,表示对于这些物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快速上升。低收入弹性,如食品或香烟等,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仅做出了微弱的反应。
如果一种商品,如食盐,仅占消费者预算中很小的一部分,且食盐又很难被其他商品所替代,同时他所需要的搭配商品也很少,因此对于食盐来说,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很小,其需求趋向于缺乏价格弹性。
对于收入变动,必需品做出的反应程度小于大多数物品,而奢侈品做出的反应则比较大,同时,还存在着被称为’劣品‘的少量特殊物品,这些物品的购买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因为人们有足够的收入购买更好的物品来替代它们,比如烧汤的骨头、城市的公共汽车、黑白电视机等。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下降。 独立品:一种物品价格的变动对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没有任何影响。
在有些情况下,政府却谨慎而又十分犹豫地干涉成年人的私人决策,这包括消费具有内在价值的益品(教育、医疗),以及与之相对立的害品(香烟、毒品)。
管理上瘾物品的一个主要困难源于其替代模式。许多毒品都有方便的替代品而非互补品,提高一种毒品的价格会驱使使用者选择另一种有害物质。
在经济学中,是狗尾巴摇动狗身子,摇动价格和数量这个狗身子的是边际效用这条狗尾巴。像水那样非常有用的商品只能以几乎接近于零的价格出售,因为最后的一滴水几乎一文不值。
商品的数量越多,它的最后一单位的相对购买愿望就越小,因此大量的水只有极低的价格,空气是免费物品。
消费者剩余: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总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之所以产生剩余,是因为我们所得到的大于我们所支付的,这种额外的好处根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
第一加仑的水是非常有用的,能够消除极度的干渴,消费者愿意为它支付9美元。但是,这第一加仑水的市场价格只是1美元,于是消费者就获得了8美元的消费者剩余。
个人的消费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曲线上的每个点代表消费者的无差异组合,即每种组合都有同等的意愿去得到。
无差异曲线的两个重要应用在于考查以下两种效应:
- 货币收入变化;
- 两种物品中的一种的价格发生变化;
第6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生产函数:在既定的工程技术和知识水平条件下,给定投入之后所能够得到的最大的产出。
总产量表示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新增1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平均产量: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产出越来越少。换言之,在其他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其每1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解释为什么亚洲许多国家如此贫困的关键因素之一。
规模经济: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工程研究发现许多制造流程都有适度的规模报酬递增,包括那些当今最大规模的工厂。
现代大规模生产技术要求工厂具有最低限度的规模。
有效率的生成除了需要诸如劳动这些灵活的投入之外,还需要时间。为此,我们在生产和成本分析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时期:
- 短期:只有一些要素,即可变投入要素能够得到调整,而固定要素,如厂房和设备,则不能得到充分的调整;
- 长期:企业使用的所有要素,包括资本,都能够得到调整;
技术进步是市场经济相对于行政管制经济或传统计划经济的关键优势之一,在市场经济中,较低劣的技术会有被淘汰的倾向,而较先进的技术则由于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利润而不断地被引入生产之中。
网络市场很特殊,因为消费者不仅能从自己的使用中获益,而且还能从其他人的使用中获益,这就是使用外部性。
生产率是总产出对加权平均投入的比率,两个重要的变量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前者计算每单位劳动的产量,后者计算每单位总投入的产量。
规模经济和大规模生产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成为促使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由专业化的组织所组成以便管理生产过程。由企业组织生产的最强有力的决定因素是批量生产的经济性。
无限责任的风险和筹集资金的困难解释了合伙制为什么总局限于农业和零售业这类小型的、适于个人的企业。
不要认为股东能在企业经营中起什么显赫的作用,实际上大公司的股东并不能真正地控制公司,因为他们太分散,根本不能左右拥有实权的经理们。
有效率的生产常常要求企业有较大的规模,并且拥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资本。承担有限的责任并拥有一套方便的管理体制的公司,能够吸收大量的私人资本,生产多种相关产品,并能较好地分摊风险。
很多高度一体化的企业已经转而经由”外包“或合同转让的新方式组织生产。
第7章 成本分析
总成本:为生产每一产出水平q所需要的用美元开支的最低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即使产出水平为零也必须支付的美元开支总额,固定成本不受任何产出量变动的影响;
可变成本:随着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开支,包括原材料、工资和燃料,也包括非固定的所有成本;
边际成本:表示由于多生产1单位的产出而增加的成本;
平均成本:总成本除以产品的单位成本;
总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记住这些重要的规则:
- 当边际成本在平均成本之下,它将平均成本拉下;
- 当边际成本在平均成本之上,它将平均成本拉上;
- 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不上升也不下降并且位于最低点; 这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它意味着一个追求最低的平均成本的企业应当使其产出位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那么生产的最后1单位的成本小于过去全部单位的平均成本。
很明显,劳动和土地等投入的价格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但是,一个企业的成本曲线还会紧密地依赖于该企业的生产函数,为理解这一点,注意当企业的技术进步使同样的产出消耗更少的投入时,企业的成本就会下降,成本曲线也会下降。
通常,在短期,我们会认为资本是固定成本,而认为劳动是可变成本。但事实不一定是如此(考虑你所在大学中那些被长期聘用的教师)。当然,一般说来,劳动成本还是比资本投入更容易改变。
在短期,当像资本那样的要素固定不变时,可变要素一般表现为开始阶段的边际产量递增和随后出现的边际产量递减。与之相应的是,成本曲线表现为开始阶段的边际成本递减和在边际收益递减发生之后出现的边际成本递增。
最小成本法则:为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出,企业应该购买各种投入,直到花费在每一投入上的每1美元的边际产量都相等时为止。
如果每1美元投入的边际产量不相等,你就可以减少单位美元的边际产量比较低的那种投入,并增加单位美元边际产量高的那种投入,从而在更低的成本下得到同样的产量。
最小成本法则的一个推论就是替代法则:如果一种要素的价格下降,而所有其他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则企业用现在更便宜的要素替代所有其他要素,直到所有投入的单位美元的边际产量都相等,这便是有利可图的。
净收益(或利润) = 总收入 - 总支出
折旧衡量的是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本投入分摊在每年的成本。折旧公式有许多种,但每一种都会遵循以下两大原则:
- 资产生存期的折旧总额必然等于资本品的历史成本或购买价格;
- 折旧在资产的生存期内被记入每年的会计费用之中,它通常与该资产的实际经济寿命相联系;
加总所有的成本得到营业成本,净营业收益为净收入减去营业成本。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某一日期的财务状况表,这个表记录的是企业、个人或国家在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负债:企业欠外界的资金或债务; 净值: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
存量:代表变量的水平; 流量:代表每一单位时间的变化;
损益表:统计的是一个企业的流入和流出; 资产负债表:度量的是在会计年度末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流动资产:一年内可以转化为现金的资产; 固定资产:资本品和土地;
现金是唯一价值准确而不可评估的资产。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是指由于购买物品或接入资金而欠别人的款项。
资源是稀缺的,这意味着每次我们采用一种方法使用资源的时候,就放弃了用其他方法利用该资源的机会。(机会成本)
在运转良好的市场上,当所有成本都包括进来时,价格等于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是可得到的最佳的替代选择的价值。在竞争市场上,众多的购买者为了得到资源而相互竞争,从而使出价达到最佳的选择点上,因此,这一出价也就等于机会成本。
除了外在的货币支出之外,经济成本还包括那些由于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在其他方面而导致的机会成本。
等产量曲线: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理想化的市场,所有单个的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都太小,以至于无法影响到市场的价格。
完全竞争是一个价格接受者的世界,完全竞争企业出售无差别的产品,这种企业相对市场来说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它不能影响市场价格,而只是将市场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加以接受。
最大利润的产量发生在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产量水平上。这一命题背后的道理在于:只要最后1单位的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竞争企业就往往能够获得额外的利润。而当出售额外的产量再也不能获得任何额外的利润时,总利润就达到了最高点。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供给原则为:当企业将其产量确定在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水平上时,就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企业得到零利润,总收入正好等于总成本)
停业点:企业的收入正好等于它的可变成本(或者说,损失正好等于固定成本)。
对高于停业点的价格,企业将沿着它的边际成本曲线进行生产,这是因为,尽管企业可能在生产中遭受损失,但它若停止营业遭受的损失更大。
短期均衡:企业在提高或降低产量时,所用的是固定数量的厂房和设备; 长期均衡:资本和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从而,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该行业;
假设对鱼的需求增加,在较高的价格下,捕鱼船队的队长就愿意提高捕鱼量,在短期内,他们不可能建造新的渔船,但他们可以雇佣更多的船员并工作更长的时间。在长期内,高价格能带来高利润,从而刺激了造船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水手加入该行业,同时也引导新企业进入该行业。
关于零利润条件的分析表明,即使无利可图,企业也仍然可能继续经营一段时间。对于那些固定资本成本较高的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发生。
竞争的力量趋向于把各企业和各行业推向零利润的长期状态。竞争企业长期将获得正常的投资收益,但不能获得超额的收益。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会吸引新企业的进入,从而使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到零。与之相比,那些正在遭受亏损的行业趋向于挤出或流失企业,因为企业会寻找其他的拥有较好盈利机会的行业。
当供给数量不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改变时,对这种生产要素的支付称为租金或纯经济租金。
贫穷国家的企业往往发现,当他们提高工资时,本地的工人反而会减少工作时间。当工资增加1倍时,工人并不需要每周工作6天,而可能把3天花在钓鱼上。在高收入国家情况也是如此。
在分析一个经济体时,我们关注的核心是配置效率或简称为效率的概念,在一个经济体的资源和技术条件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一个经济体能够为消费者最大可能地提供各种物品和劳务的组合,那么该经济体就是有效的。
当任何可能的生产资源重组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变好时,就达到了配置效率,因此在实现了配置效率的条件下,只有降低某个人的效用才能增加另一个人的满足或效用。
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结论之一就是:资源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配置是有效率的。这个重要的结论有一个前提假设,即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然而,即使经济是有效率的,它也不能说明竞争市场的收入分配就一定是公平的。
经济剩余是从生产和消费某一种物品中所得到的福利或净效用,它等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在市场经济中,边际成本的主要作用是:只有当物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时,该经济才能从它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稀缺资源中获得最大数量的产量和满足。
在两个重要的领域中市场都无法达到社会最优:
- 当存在污染、其他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时,市场便无效;
- 竞争市场下的收入分配即使是有效率的,也可能不是社会想要的或能接受的;
第9章 不完全竞争极其极端形式——垄断
实际上,在经济生活中多数市场是由几个大企业支配的,而且这样的企业往往只有两三家。
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与完全竞争相比,不完全竞争的价格较高,而产量较低。不完全竞争虽然有它的缺点,但是,大企业却可以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也负责大部分的技术创新。
梳理各个产业你会发现,按严格的定义恐怕只有小麦市场还能属于完全竞争范畴。所有其他的产品,从汽车到香烟,都无法通过竞争性的校验。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该企业就是一个”不完全竞争者“。
决定价格的自由度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也有差异。在某些不完全竞争行业,垄断力量的强度是非常微小的。
经济学家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 垄断:单一的卖者完全控制某一行业;
- 寡头;
- 垄断竞争:一个产业中有许多卖者生产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它与完全竞争不相同的是,由于不同企业销售的产品并不相同,差异化产品在重要的特征上表现不同。地理位置是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当大规模生产出现规模效应并降低成本时,一个产业中的竞争者就会越来越少,在这些条件下,大企业就可以比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而小企业只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因而无法生存。
当出现进入壁垒,即新的企业很难加入某一个行业时,也有可能出现不完全竞争。
经济计量学与工程学的许多研究表明,在许多非农产业中,长期平均成本都出现过下降的趋势。
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一个产业的各种阻碍因素。
专利是一种政府许可的垄断形式,已经得到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同。
边际收益指当销售增加1单位时,由此而引起的收益的变化,既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当需求有弹性时,边际收益为正;当需求为单位弹性时,边际收益为零;当需求缺乏弹性时,边际收益为负。
经济学的最重要的教益之一是:你应该注意决策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并忽略过去的或沉没的成本。这就是边际原则,它是指人们仅通过考虑和计算某一决策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达到收益、利润或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无论你是决定投资一家公司,还是出售一套房屋,你都应该把过去的盈利或亏损忽略不计,只需根据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决策。边际原则是经济学中最富有启迪的工具之一。
第10章 寡头和垄断竞争
市场力量表示单个企业或少数企业控制某一产业的价格和生产决策的程度。
四企业集中率:某产业四家最大的厂商的总产量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百分比。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因素:
- 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当最低平均成本所对应的产量水平出现在占该企业总产量的相当大的比例时,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可以获利并生存下来,结果就很可能形成寡头;
- 进入壁垒:当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或政府限制而形成进入壁垒时,一个产业的竞争者的数量就会十分有限;
- 策略互动:当在某一市场上仅仅有少数几个企业时,它们必然会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策略互动属于博弈论的研究领域,当每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取决于它的竞争对手的行为时,就会出现策略互动)
不完全竞争者通常所提出的一个主要的反击理由是:在现代经济中,大企业负担了绝大部分研发和创新费用。
OPEC就是一个长期勾结失败的例子,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些OPEC成员国无视既定配额而增加生产的情况。
当企业拥有市场力量时,它们就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手段去提高它们的利润。价格歧视指的是同样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顾客。价格歧视在今天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针对那些不易从低价市场转移到高价市场的产品。
由于大公司的股票是如此分散,因此通常所有权与控制权是分离的。
约瑟夫·熊彼特指出: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实际上垄断是资本主义经济技术创新的源泉。
信息是一种与一般物品有着本质区别的商品,因为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而再生产的成本却很低,信息市场常常遭受惨重的失败。
总而言之,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由于大公司对于研究和创新做出了重大工信委,因此,我们应该小心对待”大就准坏“的断言。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小企业和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富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在行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中也同样占有比较大的份额。为了加速创新,一个国家必须维持多元化的组织和机制。
每个市场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生产汽车的企业的所有权十分分散,因为它们需要增加资本以实现规模生产的效率;律师行业通常以合伙制的形式组织,因为它们需要汇集各种才能,以赢得在客户中的信誉;学校一般是非营利组织,因为教学与利润很难混在一起;农场主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因为它们需要在人口稀少的地方进行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
政府在遏制过大的市场力量时只能从三种”罪恶“方式中进行选择:
- 不受管制的私人垄断;
- 受管制的私人垄断;
- 政府操作;
第11章 不确定性和博弈论
策略性思维是在不断弄清对手的过程中战胜对手的一门艺术。
经济活动过程中常会出现无法用基本理论加以把握的复杂问题。一种困惑来源于经济生活中大量的不确定性,这是不确定性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另一种困境源于大多数的经济生活中都充满了争论、讨价还价和策略选择,即博弈论所分析的对象。在现实的纷乱复杂的市场条件下,采用何种战略实际上是个根本性问题。
投机包括对有价值物品或商品的买和卖,是从市场价格波动中谋取利益的一种活动。投资者购买这些商品不是为了自用。
很多人认为投机是一种不太好的行为,尤其是在利用财务造假或刺探内部信息进行投机的时候。但就整个社会而言投机却不无裨益。在经济学上,投机者起到了将商品从丰收年成”调运“到欠收年成的作用。
最简单的投机活动是通过买卖同一商品降低或消除地区差价。这种活动被称为套利,即在一个市场上买入一种商品或资产,然后在另一个市场上卖出,通过一买一卖的价差而获取利润。
投机市场不仅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促进了价格及配置形式的改善,还有助于风险的转移。这些任务都是由那些想从价格变动中获利的投机商所完成的。事实上,这表明了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透过货币的面纱,我们发现,完美的投机行为实现了商品从其数量颇丰(价格低)时期向数量稀缺(价格高)时期的重新配置。
理想的投机市场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当我们想要避开风险时,我们就是一个”风险规避者“。若一个人为损失一定数量的收入而产生的痛苦感大于他为得到同等数量的收入而产生的满足感,则他就是一个风险规避者。
赌博和投机是完全不同的,理想的投机行为可以提高经济福利,而赌博却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除了娱乐刺激,赌博不会产生任何新的商品和服务。
风险分摊的主要形式是一种方向相反的赌博形式——保险。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对个人来说是难以预料的事件,对整个社会人群来说则具有很强的可预见性。
另一种分散风险的方式是经由资本市场来进行,这是因为,有形资本的资金所有权可以通过企业所有权这个媒介,将风险在很多所有者之间进行分摊。
保险公司无法提供失业保险,是因为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如果保险金很高的话,人们会选择主动失业)、逆向选择(经常失业的人最愿意参加)以及失业风险不存在独立性。
逆向选择对于老年人更加严重,因为生命中最后一年的医疗费用很可能占人生总医疗费用的20%。
博弈论所分析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者或参与者选择能够共同影响每一个参加者的行动或策略的方式。
探寻定价行为与对抗方式,可以看到,这种竞争的结果势必会以相互毁灭、价格趋零而告终,因为只有降低到零价格,双方的价格战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于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会自问,如果我降价、提价或是维持不变,我的竞争对手将会怎样应对。一旦你开始考虑他人会如何对自己的决策做出反应的时候,你便进入了博弈论的领域。
双寡头垄断博弈的新颖之处就是,企业利润的获得既取决于自己的战略,也取决于对手的战略。
体现两个企业或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有用工具是双方的支付矩阵,这是一种表示双方采取的策略和回报状况的方法。
价格战的支付矩阵:
博弈论的一个新的精神在于,不仅要分析你自己的行动方案,而且还要分析自己的目标和行动与对手的目标和行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你必须始终记住,你的对手也在分析你的战略。
博弈论的指导思想是:假设你的对手在研究你的策略,并采取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行动,这时你应该如何选择最有效的策略。
占优策略:在选择策略时,最简单的一种选择是占优策略,即无论其他博弈者采用何种战略,该博弈者的策略总是最好的。
一个企业无论采用什么战略,与之博弈的企业的最佳战略就是仍按正常价格销售。在价格博弈中,正常价格对两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占优策略。在两个(或全部)博弈者都采用占优策略时,我们称其结果是一种占优均衡。
博弈论的一条基本准则:把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之上。
纳什均衡:在其他博弈者的策略给定时,没有一方还能改善自己的获利情况。即在博弈者A的策略已经给定的时候,博弈者B不可能做的更好,反之亦然。每一种策略都是针对其对手战略的一种最佳的反应。
博弈论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非合作均衡对于博弈各方来说可能不是有效率的均衡。
有关看不见的手的一个困境是:即使每个人的行动都是非合作的,其经济后果从社会角度看也是有效率的。
博弈论之囚徒困境,略。
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美国舆论一般都认为,收入应该主要由市场报酬机制决定,而政府则应该提供一个”安全网“,使得那些处于贫困线一下的人们能够得到接济。
各级政府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收入。转移支付是政府向个人提供的一种不需要用商品或服务加以回报的支付。
要素需求与消费品需求的主要差别有二:
- 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
- 要素需求是相互依赖的需求;
企业的投入需求由消费者对其最终产品的需求间接地派生而来。
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各种要素产品的需求来自每种要素通过其边际产品所产生的收入。
投入品A的边际收益产品是追加一单位投入A所能产生的货币收益。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一个工人对于企业的价值都等于最后一个工人边际产品的价值;每一英亩土地的价值等于土地的边际产品乘以产出价格。
要达到利润最大化,企业应当增加收入,直到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与投入的边际成本或价格相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边际产品乘以产出价格等于投入价格时,厂商就得到了利润最大化的要素组合:
- 劳动的边际产品 * 产出价格 = 劳动的价格 = 工资
- 土地的边际产品 * 产出价格 = 土地的价格 = 地租
在竞争市场中,投入的需求是由要素的边际产品决定的,在要素只由一种产出支付的简化情形下,我们有:
- 工资 = 劳动的边际产品;
- 租金 = 土地的边际产品; 其他要素可依次类推。
人们通常会问,在资本主义市场中,劳动者得到的报酬是否公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等于问丛林中的动物它们所获得的食物是否公平。竞争性市场也是根据劳动者的生产率来分派工资和利润的,而不是根据某个道德标准。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在市场经济下,收入和消费的分配不仅反映了劳动者的工作努力、聪明才智和技术娴熟等因素,同时也反映其初始继承的财富和其他各种因素。
在最有效地提供种类不断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市场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然而并不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保证自由主义经济能够公平地分配收入和财产。
第13章 劳动市场
平均实际工资:代表1小时工作所能得到的实际购买力,或是除以生活费用的货币工资。
从劳动供给角度看,近年移民的总体效应是:美国非熟练劳工的供给比重比熟练劳工的供给比重上升得要快。
为补偿相对吸引力或非货币因素的差别而产生的各工种之间的工资差别,称为补偿性差异。(玻璃清洁工的工资比看门人高)
工资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人们的劳动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其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用的和有价值的技术和知识。
劳工市场被分割,形成了一些非竞争性群体,例如医生和经济学家是两个非竞争性群体,因为一种职业的成员进入另一种职业很困难,成本很高。由于这种市场分割,一种职业的工资会与其它职业的工资相差很大。
一些问题会扭曲和阻碍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的运行,不完全竞争的原因之一就是工会,此外还有政府政策,比如设定最低工资、宣布歧视非法等。
工会通过取得对某一企业或产业劳动供给的合法垄断,从而拥有了市场力量。
工会倡导者宣称工会提高了实际工资,从而使工人受益,而批评者则认为提高工资会导致失业和通货膨胀,并扭曲资源配置。
工会衰落的一个原因是罢工的作用下降。
在不完全信息和不正当的激励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最有趣的歧视的变形。这种现象称为统计性歧视,即个体的情况都被按其所属群体的平均情况而非其个人特征来加以处理。一个常见的例子是雇主筛选雇员的依据是他们所上的大学。
统计性歧视不仅能将个人的群体特征类型化,而且还能减弱个人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的激励,从而反过来又强化关于原有群体特征的成见。
第14章 土地和资本
土地是一宗好投资,因为人们再也不能将它多增长一点。
美国是”资本主义“经济,这样说的意思是这个国家的资本和其他资产主要归私人所有。
资本既是经济的一种产出,也是一种投入。
土地的一个不寻常的特征是:数量固定,对价格完全缺乏弹性。
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称为土地的租金,有时称为纯经济租金。
租金是对使用供给固定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
因为土地的供给没有弹性,土地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会同样地工作,所以土地的价值完全是由产品的价值派生而来,反之则不成立。
资本或资本品包括那些生产出来的耐用品,它们在进一步的生产中被作为生产性投入。资本品的基本特征是:它既是一种投入又是一种产出。
资本品主要有三类:
- 建筑(工厂、住宅);
- 设备(耐用消费品、生产设备);
- 存货;
资本品在资本品市场上交易。
衡量资本报酬的标准: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资本收益率,即1美元资本投入在1年中能够获取的净美元收益。
有形资产包括土地以及像计算机、建筑和汽车这样用来进一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本品。
金融资产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货币要求权。
金融资产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它们的重要性产生于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不匹配。
家庭和其他储蓄者将金融资源或资金提供给那些想投资于有形或无形资本品的人。利率代表债务人为其在一段时间内对货币的使用而向债权人支付的价格。利率是以每年的一定的百分比来表示的。
美元有时会成为扭曲的标准,由于一般价格水平会由于通货膨胀而上升,鱼、树、酒和其他商品的价格每年也都会有所变化,于是我们需要找到资本的实际收益,一个衡量我们放弃现在的商品能得到的未来的商品量的标准。
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差异尤为突出。名义利率是以美元计价的投资所能得到的美元收益。实际利率是以商品和服务为单位计量的资金的收益,我们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来计算实际利率。
现值是下一个时期的收入流的现在的货币价值。它是这样计算的:在当前利率下,计算出需要多少货币才能产生该项资产未来的收入流。
假设有人要卖给你一瓶酒,酒味要在一年后才能变得纯正,那时你可以按11美元的价格出售。假定市场利率是每年10%,这瓶酒的现值是多少呢?你必须为这瓶酒付多少钱?你要付10美元,因为在今天的市场利率为10%的情况下,投资10美元在一年后将价值为11美元,所以下一年11美元的酒在今天的价值是10美元。
关于现值的一个要点是:未来的支付没有现在的支付值钱,所以相对现在来说它们应当被折现。
有一条规则可以给所有的投资决策一个正确的答案:计算各种可能的决策所能带来的现值,依照使现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权衡。用这种方法,你将会有更多的财富,随便你用在哪里和如何花销。
会计将利润定义为总收入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利润实际上是各种不同收益的组合,包括所有者的资本隐含收益、承担风险的回报和创新利润。
通过牺牲现在的消费并生产资本品,社会可以提高其未来的消费量。
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竞争经济中,资本的市场收益率会等于市场利率。市场利率起到两个作用:
- 它将稀缺的资本品分配到具有最高收益的用途中去;
- 引导人们牺牲现时消费以提高资本存量;
当人们愿意持有的资产价值与企业生产所需的资本量恰好相等时,在这一实际利率上,资本存量就达到了长期均衡。
经济学家强调,一个能够让资本和土地自由流动的市场势必能够促进储蓄和投资快速增长,加速经济和带动劳动生产率的良性增长。
两个世纪以前,亚当·斯密宣称,凭借看不见的手,那些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追求自身利益的人能最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这一见解——沉浮残酷的市场竞争是提高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一种强有效力量——是历史上最深刻和最有力的思想观念之一。
在一定的条件,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会显示出配置效率。在这样一个制度中,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有效率的,没有一个人的境遇可以在不使他人的境遇变得更糟的情况下变得更好。
在经济是完全竞争、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充分且没有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一般均衡市场体系就能显示出配置的效率。在这样一个体系中,每种商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每种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的价值。当每个生产者都最大化其利润,每个消费者都最大化其效用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有效率的。没有一个人的境遇可以在不使另一个人的境遇更糟的情况下得到改善。
从中可见,其基本要点是:因为价格对于生产者来说是经济稀缺性的信号,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社会效用的标志,所以竞争性价格机制能够使社会资源和技术生产出商品和劳务的最佳组合。
第四编 应用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
第15章 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
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经济力量何在?简单地讲,就是贸易能够促进专业化,而专业化则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比较优势: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如果各国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也将从贸易中获利。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与没有贸易的情况相比,当各国的劳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时,他们工作同样的时间就能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而令人惊讶的结论:小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较多,这是因为它们对世界价格的影响力小,所以能按与国内价格非常不同的世界价格进行贸易。
竞争市场中的自由贸易使得世界生产能够上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 **配额是一种对进口商品数量进行的限制。** 禁止性关税是一种税率非常高的关税,可以完全阻止任何商品的进口。
关税会提高商品价格,减少消费和进口的数量,增加国内生产。
关税会造成经济无效率,征收关税时,消费者的经济损失超过政府的收入与厂商所得的额外利润的总和。
征收关税会带来三种影响:它鼓励了无效率的国内生产,提高了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征税商品的购买量低于有效率的水平,它增加了政府收入。
一个历史久远的错误,即17、18世纪重商主义者所犯的一个典型错误。他们认为,如果一国卖的要比买的多,那么这个国家是很幸运的。因为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盈余,从而使黄金流进本国。重商主义者的论断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积聚黄金或其他货币并不能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货币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能从其他国家买到些什么。因此,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再认为提高关税、取得贸易盈余肯定能改善一国的经济福利。
历史研究发现,实行报复性关税通常导致其他国家将关税提得更高,而很少能够成为一种有效降低多边关税的讨价还价的筹码。
对于增加工作机会和降低失业来说,关税和进口保护都不是有效率的做法。一种更有效的增加就业的途径是运用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政府用来影响私人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的工具:
- 对收入、商品和服务的税收;
- 在某些商品服务领域中的支出(道路、教育、治安),以及为个人提供资源的转移支付;
- 管制或控制措施,用以指导人们从事或减少某些经济活动;
政府的四个主要职能:
- 提高经济效率;
- 减少经济不公平;
-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
- 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通过税收,政府实际上是在决定如何从公民和企业的手中取得资源以用于公共目标。通过税收所筹集的货币实际上只是一种载体,经由它才能将那些现实的经济资源由私人品转化为公共品。
经济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已经提出了制定税收制度的两个主要原则:
- 受益原则:个人所缴纳的税额应与他们从政府计划中得到的利益成比例;
- 支付能力原则:人们纳税的数额应与收入或财富相对应;
税收被称为比例的、累进的还是累退的,取决于高收入者所纳税额占收入的比例是等于、大于还是小于低收入者所纳税额占其收入的比例。
边际税率是因为多增加1美元而需要多缴纳的税款。边际税率是税收分析的核心概念,该税率指的是,对于新增的每1美元的收入所增加征收的税款。
第17章 促进市场更富有效率
管制的基本内容是制定政府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厂商的价格、销售或生产等决策。
说管制是为了消费者和工人的利益,不要相信。管制是通过在被管制产业中限制进入来阻止竞争,以提高某些制造商的收入。消费者或工人的任何获益都不过是偶然的。
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要设计一种既能让市场力量提供有效激励,又能让垄断势力或信息无效最小化的监管机制是很有难度的。
第18章 环境保护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结论:当资源是不可分拨的、具有外部性时,市场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信息。一般来说,对于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市场会生产过度,而对于外部经济的产品,市场又会生产不足。
第19章 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
我们无法按市场效率生产出馅饼之后又完全公平地分享它。
个人收入:某人或家庭在某个时期所获得的总的款项或现金;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所有的税赋;
财富:某个时点上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的货币价值,减去对银行和其他信用机构的欠款;
2001年美国最低收入的20%的家庭只得到了少于4%的总收入,而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他们占有22%的总收入。
洛伦兹曲线可以用来表示收入不公平程度:
基尼系数:通过计算洛伦兹曲线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再乘以2。在绝对不公平下,基尼系数等于1,而在绝对公平时基尼系数等于0.
收入不公平的根源之一是财富所有权的不公平,研究表明财富的分配变得越来越不公平。
发展中国家的经历显示出一种有趣的相似性:工业化进程开始时,不公平程度加剧;工业化完成后,不公平程度下降。
技术革新、移民、国际贸易,还有日益流行的胜者全得的市场规则等,正在制造出更多的不公平。
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中,有2/3的人的财富来源于继承。
早起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是不可改变的,他们认为,用政府干预减轻贫困的任何企图,都只会导致整个国民收入下降的愚蠢努力。
在福利国家中,政府调节市场力量以保护个人能应付某些偶然事件,并保证人民有最起码的生活水平。
公平最流行的概念是经济结果的公平,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不论是杰出还是平庸,是勤奋还是懒惰,是幸运还是不幸,人们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消费水平。医生和护士的工资应该相同,律师和秘书的工资也应该相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卡尔·马克思哲学的模式。今天,即使是最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也认识到,如果经济要有效率地运行,经济结果存在某些差别是必然的。对不同种类的工作如果在报酬上没有某种差别,则如何能保证人们像做令人愉快的工作那样去做令人不愉快的工作呢?一味地坚持结果的公平会严重阻碍经济机制发挥作用。
奥肯的漏桶:从富人那里征收来的每100美元税收,实际上只能使穷人的收入增长50美元,其余都因勤奋程度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而消失和消耗了,再分配这个桶上出现一个大漏洞。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历表明,那种试图通过剥夺富人财产使收入平等的方式,最终使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伤害。
关于贫困的辩论,著名的社会学家威廉·威尔逊做过简练的总结:自由主义者在传统上一直强调怎样将弱势群体的困境同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如歧视、社会阶级界限紧密联系起来。与此相反,保守主义者则强调,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和竞争性资源,对于解释处境不利的阶层的经历非常重要。
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所考查的是同时影响众多企业、消费者和工人的因素;相反,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
研究宏观经济学以两大核心命题为主要线索:
- 产出、就业价格的短期波动,也即所谓的商业周期;
- 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也即所谓的经济增长;
感谢凯恩斯、他的批评者以及当今的继承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通过选择宏观政策,一国可以加快或减慢经济增长速度,熨平商业周期中过度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控制对外贸易或国际金融领域中过多的盈余或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导致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使得人们相信:只有用私人市场去控制经济,才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
正如在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一样,这些目标都一直构成着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 为什么产出和就业会不时地下降?怎样才能减少失业?
-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
- 一国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率?
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自由市场的优势地位、高储蓄率和投资、低贸易壁垒,以及一个拥有强调财产权保护的诚实的政府。
凯恩斯主要的贡献是首创了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新研究方法。
一国经济总产出最全面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失业率变动与商业周期趋向一致:当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
消费者价格指数:度量的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
通货膨胀率:表示总体价格水平从一年到下一年的百分比变动。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
- 高就业、低失业;
- 稳定或温和上升的价格水平;
财政政策是指税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
货币政策指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微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联邦储备能够影响许多的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等。限制货币供给量会使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进而引起GDP下降和通货膨胀率降低。若面临经济下降,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
第21章 经济活动的衡量
GDP是衡量一国物品和劳务产出总量的最综合的指标,它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GDP既可以用产品流量来衡量,也可以用收入流量来衡量。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严格地让GDP仅仅包括最终产品,而不包括用来制造最终产品的中间产品。通过计算每个生产环节的附加值,小心地扣除向其他厂商购买中间产品的支出,环形流动图下部的收入法能恰当地避免所有的重复计算,而正好只将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计算一次。
名义GDP代表给定年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量。这里的价值量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的,实际GDP是指从名义GDP中剔除了价格变化并以商品和服务数量来计算的GDP。
GDP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或叫做”个人消费支出“。消费是GDP最大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已达到GDP总额的2/3。消费支出分为三类: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各国都将其产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即增加能提高未来生产能力的耐用品),投资意味着牺牲当前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
从GDP中减去折旧,就得到了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
批评者指出了GDP统计指标的缺陷,GDP不仅计入了很多值得怀疑的项目,而且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活动。很多有意义的经济活动都发生在市场之外,例如高校学生在人力资本方面进行投资,国民账户记录了学费,却忽略了机会成本。
价格指数是关于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通货膨胀意味着整体价格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率则指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程度。
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是通货紧缩,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下降,20世纪后,通货紧缩鲜有发生。
流行最广的通货膨胀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简称CPI。
第22章 消费与投资
储蓄和投资比较多的国家,其产出、收入和工资增长率也往往都比较高。
消费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住房、汽车、食品和医疗。
贫困家庭必然将其收入的大部分花在诸如食品和住房等生活必需品上。在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之前,人们用于衣着、娱乐和汽车开支的增长会快于相应的税后收入的增长,奢侈品支出的增长会快于收入的增长。
个人储蓄是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
消费函数是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反映的是消费支出水平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是凯恩斯提出来的,其假设的前提是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时,人们所增加的消费量。
消费函数图形:
消费函数的斜率所衡量的是可支配收入每变动1美元时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也即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指在所增加的每1美元可支配收入中被用来增加储蓄的部分。
从家庭行为研究转到国民经济趋势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开始先考查个体的经济活动,然后加总或集合所有个体以研究整体经济的运作方式。
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
如果收入的变动看来是永久性的(比如职位晋升),那么人们就可能会消费所增加的大部分收入,另一方面,如果收入的变动具有明显的暂时性,那么所增加的收入的相当大的部分就会被储蓄起来。
尽管长期消费行为相对稳定,但近20年来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个人储蓄率下降的肯恩原因:
- 社会保障体系;
- 资本市场;
- 财富的快速增长;
尽管由于股票市场的繁荣,消费者感到更加富裕了,但实际上一个国家只有在生产出更多的有形与无形的资产的时候,才确实是变得更加富裕了。
注意,宏观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投资“代表的是生产性资产和资本品存量的增加。亚马逊公司新建一座仓库属于投资活动。
投资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来源于几个不确定性因素:
- 新产品的成功与失败;
- 税率及利率的变化;
- 政治倾向和为稳定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 各种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第23章 商业周期波动和总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总需求的变动在短期内会对总产量、总就业和总价格水平产生强烈的影响。
商业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和收缩为标志。
一些重要的商业周期理论:
- 货币学派将商业周期归因为货币和信贷的扩张和收缩;
- 萨缪尔森提出了乘数——加速模型来解释商业周期;
- 商业周期的政治理论将经济波动归因于政治家为重新当选而对经济政策的操纵;
- 均衡商业周期理论宣称,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人们提供的劳动总是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
- 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某一部门的创新或劳动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会在经济中传播,并引起波动;
- 供给冲击理论认为商业周期是由总供给的改变而引起的;
第24章 乘数模型
乘数模型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范畴。”乘数“指某些支出的1美元变动,会引起GDP的1美元以上的变动。
乘数模型说明,投资的增加将会引起更大的乃至数倍的GDP的增加,也即投资所引起的GDP的增加量会大于投资本身的增加量。
当经济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失业人口时,增加投资和其他支出,所增加的这些支出最终会更多地导致实际产出的增加。然而,当经济达到并超过其潜在产出时,在现有价格水平上要想引出更多的产出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增加支出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很少或完全不会引起实际产出或就业的增加。
乘数模型的核心假设是:在短期内价格和工资都是固定不变的。这个假设过于简单,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价格是迅速变化的。
第25章 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
金融是指经济代理人以消费或投资的目的从其他代理人那里借入或贷出资金的过程。
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
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
- 在不同时间、部门和地区间转移资源;
- 控制风险;
- 根据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的需求吸收和发放资金;
- 发挥着重要的票据交换所的功能,从而促进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交易;
金融资产是经济中一个参与者对另一个参与者的货币要求权,主要的金融工具或资产:
- 货币;
- 储蓄账户;
- 政府证券;
- 股权;
- 金融衍生品,如股票期权;
- 养老金;
住宅是有形的,因此不属于金融资产。除此之外,人们在其未来的社会保障和由政府提供的医疗保健中也都拥有潜在的资产,只是这些资产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
从经济学的观点上看,利率或者其他收益是借贷行为的价格。
名义利率也称货币利率,是用货币表示的货币利率。实际利率能矫正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来计算,例如名义利率为8%,通货膨胀率为3%,则可以计算出每年的实际利率为8% - 3% = 5%。
人们需要货币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并不发生在同一时期。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吸收个别股票和整个股票市场的新信息方面是极其有效的,只要新消息一传来,它就会非常快速灵敏地反应在股票价格的变动之上。
当某种价格的随时变动完全无法预见时,它就呈现出随机游走的模式。
研究经济学可能并不会使你致富,但是,认真研究现代金融学却无疑可以帮助你明智地投资,避免犯最糟糕的金融错误,以下是一些智者的建议:
- 了解你的投资;
- 分散、分散,这是金融预言家的法则;
- 考虑普通股指数基金;
- 最小化不必要的费用和税收;
- 使你的投资与你的风险偏好相一致;
如果你打算放弃其他一切事情——像医学院学生学习解剖学那样,仔细研究整个市场的历史和背景,以及所有主要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你能做到所有这一切,而且除此之外,你还有大赌徒那样的冷静头脑,有超乎常人的第六感,以及有雄狮般的勇气,那么就会有一线希望。
第26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联邦储备系统由12个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每个联邦储蓄银行都参与全国范围支付体系的运作,发行硬币和其他通货,管理和监督本地区其他银行的运作。
联邦储备系统的核心是联邦储备委员会,其7名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由参议院批准,任期可长达14年。
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证券,联储便能降低或提高银行的准备金数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制定政策时,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是否买进政府公债,以便向银行系统注入更多的准备金;或者,是否通过卖出政府证券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准备金不足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向联储借款,这称为借入准备金。
银行必须持有一个固定比例的支票存款作为准备金,这个比例被称为法定准备金比率。银行准备金由库存现金和银行在联储系统的存款组成。
联储也可以通过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来控制货币供给。
例:联储担心通货膨胀,决定减慢经济增长速度:
- 首先,联储采取措施减少银行准备金: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来达到目的;
- 银行准备金每减少1美元会导致多倍的支票存款收缩,从而减少货币供给;
- 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会提高利率并紧缩信贷;
- 在利率上升和财产减少的情况下,对利率敏感的支出,特别是投资将呈现下降的趋势;
- 最后,货币紧缩的压力将使总需求减少从而减少收入、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
第六编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
第27章 经济增长的进程
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也可以说,当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时,就是实现了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4个要素:
- 人力资源:劳动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 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第28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发展经济学家根据几十个国家在几十年中的经验数据,就政府如何推动经济迅速发展问题得出了如下结论:要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必须推崇法治,强调合同的有效性,并使其管制有利于竞争和创新。通过对教育、医疗、交通设施的投资,政府在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那些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则必须依靠私人部门。对那些市场不灵现象明显的领域,政府应当集中精力加以管理,而对那些政府具有相对劣势的部门,政府则应当放松管制和解除干预,让私人部门发挥作用。
马克思的墓志铭:迄今为止哲学家们都仅仅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世界,而关键的问题却在于改造世界。
对历史的经济学解释是马克思对西方学术界的不朽贡献之一。马克思强调,经济利益才是处在观念背后并决定着人们价值观的东西。事实上马克思的方法对于主流经济学家来说并不陌生,他所归纳和演绎的是亚当·斯密关于自我利益的睿智分析;所不同的是,马克思将市场上的美元选票发展成了选举中的政治选票,甚至是街头堡垒战中的子弹选票。
马克思广泛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的缺陷,但他并没有为社会主义留下具体的行动方案。他认为,共产主义将在发展程度最高的工业化国家出现。
第29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国家之间的经济纽带是什么?从经济学上看最重要的无疑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一个很有用的衡量开放程度的指标是一国的出口或进口占其GDP的比重。
一国的收支平衡表是对该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交往的系统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
出口能赚取外汇,所以是贷方项目;进口需要花费外汇,所以是借方项目。美国从日本进口相机,最终要用日元支付,因此必须先用美元购买日元,然后再用日元付款给日本制造商,这里新增的一个环节所涉及的就是外汇问题。
外汇汇率是以另一国货币来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其高低最终由外汇市场决定,外汇市场是不同国家货币进行交易的场所。
在短期中,市场汇率会对货币政策、政治事件和预期变化做出反应,而表现得很不稳定。但在长期中,汇率基本上还是由各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决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是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将倾向于使在国内购买贸易品的成本等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
国际货币制度指的是跨国交易的支付活动所经由和遵循的那种规制体系。具体的说,国际货币制度所涉及的任务是:汇率如何确定,以及政府如何影响汇率。
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在于如何设计和安排确定汇率的机制,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汇率制度主要有三种:
- 固定汇率制;
- 灵活的或浮动的汇率制,在这种制度下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决定;
- 管理汇率制,国家借助汇率干预政策熨平汇率的波动,或保证将汇率维持在目标范围之内。
历史上,最重要的固定汇率制是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每个国家都将自己的货币的价值确定为固定数量的黄金,再以黄金为基础,建立起各国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
当一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时,它就将无可避免地面对着一个事实:必须不断地调整实际产出和就业,以确保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同那些参与该固定汇率体系的缔约国相一致。
为替代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用美元和黄金为各国建立了一种平价,当一国货币与其适当的或基本的潜在价值偏离得太远时,平价就可以被加以调整。当美元被高估,美国拒绝采用必要的紧缩手段以恢复国际竞争时,这个体系最终瓦解了。
当政府想要固定并维持其汇率时,它就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比如政府直接入市购买)。
弹性汇率完全由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去决定,政府既不规定汇率,也不采取任何措施去影响汇率。
第30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一国不能同时拥有:
- 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 自由的资本和金融流动;
- 独立的国内货币政策; 一国必须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
只要金融资本可以自由地在各国之间流动,则固定汇率体系将更容易导致投机攻击。如果一种货币可能降值,则投机者将会很快抛售这种货币,于是改货币的供给增加而需求却减少。
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31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潜在产出是在不会引致或增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条件下一个经济所能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潜在产出是可持续的最大产出,而未必是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在短期内,经济的总供给之所以会偏离潜在产出,是因为缺乏弹性的成本要素所致。在短期内,厂商对需求上升所做出的反应是既增加产出又提高价格。在长期内,由于成本会对价格水平的上升做出反应,因而企业对需求增加所做出的大部分或全部反应,都是以价格上涨的形式出现,而很少或根本不会以产出增加形式出现。
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实际上是在扔掉那些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高失业时期的经济损失是现代经济中有据可查的最大损失,它们比微观经济中由于垄断而引起的效率损失或关税和配额所引起的效率损失都要大许多倍。
心理学研究指出,解雇所造成的创伤绝不亚于亲友去世或学业失败。
奥肯法则: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大约上升1个百分点。
失业有三类:
- 摩擦性失业:属于自愿失业,即人们在各地区、各工种职位之间不停地变动;
- 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产业兴衰);
- 周期性失业:劳动力整体需求比较低;
人事经理往往喜欢采用这样的体制:工资不频繁变动,绝大多数工人以相同的幅度提升工资,而不管不同技能或工种的市场条件如何。对经济学家来说,这种体制也许是无效率的,因为它不允许充分调整工资以反映市场的供求。但是这种方法却节约了宝贵的管理时间,有助于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公正平等的意识。
青少年在任何人口统计的群体中通常都有最高的失业率。
如果青少年未能具备适当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那么随着年龄增长,只能获得较低的工资并且会有更高的失业率。
第32章 保持价格稳定
价格指数使用成千上万种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算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往往是不可预期的。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来说,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
第33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强调经济中自我矫正力量的学派被称为古典理论(李嘉图、穆勒、马歇尔)。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在运行中很容易出现商业周期问题,投机和通货膨胀之后,会紧随着出现高水平的失业。政府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改变总需求,进而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而且也只能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快于产出的增长速度而造成的。因此,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第34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政策
生产率不等一一切,但是在长期内,它却几乎意味着一切。一个国家提高其生活水平的能力几乎完全取决于该国提高人均产出的能力。
是企业创造并增加了世界的财富,当企业顺利运作时,无论人们是否节俭,社会财富都会随之积聚起来;而当企业停滞不前时,无论人们如何节俭,社会财富也会逐渐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