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在迷雾中投资
- 第二章 放弃亏损的交易
- 第三章 不要滥用历史业绩
- 第四章 发现与众不同的投资主题
- 第五章 追求高回报、低风险
- 第六章 克服心理偏见
- 第七章 方式即目的
- 第八章 多赚2%
- 第九章 内幕信息最有价值
- 第十章 赢者法则:为他人着想
- 第十一章 复利的威力
- 第十二章 弄潮千禧波
第一章 在迷雾中投资
股票所交易的是对痛苦的承受力。
就有效市场理论而言,如果某件事情每个人都知道,那么你在这件事上就赚不到钱。
影响价格的因素每天都在变。公司的价值一直在变化,那些愚蠢的公式考虑了许多因素,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因素是确凿无疑的。
公式都是愚蠢的。
印度尼西亚的一只蝴蝶动一动它的翅膀虽然不一定能改变股票的价值,但是太过的一场政变或许就能(这样的事件每两年就要发生一次)。
那些公式极少考虑风险,即使它们考虑,这个数字也是无法测量的。
我宁愿是在迷雾中,大家都不知道。然后,如果我够优秀,那么我就能在迷雾中窥见一些指向高处的黄色石块。一旦找到了这样的路标,情况就相当清楚了,而我那些建立在这个路标上的股票也会获得相应的价值,因此我会继续苦干去寻找下一个路标。
在迷雾中投资的含义并不是指反向投资,而是指发现得要比别人早。
在迷雾中投资,是要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情。大多数人走进迷雾中后,会感到恐慌。这里面的窍门是,在迷雾中药放松,尽情释放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前方等待你的会是什么,脑中形成一个大体的轮廓,把它当做是真实的那样去投资。
那么,我所说的这些路标或者方向究竟是什么呢?很简单,它们就是你相信一定会出现的那些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是随随便便能挑选出来的,你得花费很多工夫,流下许多汗水,并且成天提心吊胆。
挑错了方向,路标就会把你领下悬崖,有时候情况会更糟糕,你选了一个过于清晰的方向,结果永远也无法进入迷雾去发现那条通往财富的秘密通道。
第二章 放弃亏损的交易
亏损时,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千万、永远也不要加仓。
在一桩亏损的交易中试图拉低均价,这种行为毫无疑问会把你踢出投资这一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这么出局的,巴林银行也是这么出局的,还有住友商社更是如此。
诺贝尔奖获得者搞的资本管理公司,却连最基本的投机原则都不知道。
只要你买进的价格还在越来越高,那么市场就是在告诉你,你的分析是正确的,你应该继续以此交易。
资本有两种:心理资本和物质资本。其中心理资本最重要。
坚守一桩亏损的交易会随着你账户余额的减少而消耗你的物质资本,而它对你的心理资本的消耗甚至更为严重。当你呵护这桩亏损的交易时,你其实是在避开那些有潜力赢利的交易。随着每一分钟、每一天、每一周的流逝,你会变得越来越恐惧。
我们追随的目标不是低买高卖,而是以高价买进,以更高价卖出。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价格怎样才算低,怎样才算高,然而,我们多少能知道点儿趋势如何,可以依照趋势而为。
在牛市中时,我们就得顺着最强劲的那股风,因为它会把我们送到比其他人更高的地方。
市场不合理的走势所持续的时间会远远超过你我所能支撑的时间。
交易是有周期的,有些周期好,有些周期差。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接受,然后相应行事。
当一切顺利时,就应该频繁地、大规模地交易,努力把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好运最大化。而当事情不顺时,就应该尽量减少交易,交易规模也不要大,并且持续稳定地减小,直到风向转变,当你的交易运气再次向你微笑。
要想交易/投资成功,就要想理论家那样思考,像技师那样交易。
简化你的技术分析系统。
复杂会导致混乱,而简单则能使你拥有快速决断的能力,能够使你在出错时承认错误,优雅产生于简单。
只有年轻的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喜欢复杂。
在交易/投资中,对大众心理的了解常常要比对经济的了解更为重要。
市场就是其参与者的智慧和愚蠢的总和。
亏损时减仓,赢利时加仓;这才是真正起主宰作用的那条规则。而且这条规则不仅适用于交易/投资,在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不断淘汰弱鸡,给强者更大的空间,你的头寸就是为你赚钱的员工。
如果我们买进的股票价格上涨了,那么我们就会看看这些股票中哪只涨得最好,然后再更多地买进。
我确信经济和商业领域内的学术派们,不但能够而且一定会在这些规则中找到漏洞,甚至是很大的漏洞,不过对此我毫不关心,因为它们在现实中很有效。它们已经通过了时间和压力的检验。我尽最大的努力遵循它们。
第三章 不要滥用历史业绩
自负常常使人认为,承认自己曾有的信念是错误的就是在示弱。
在当代金融领域内最为人所接受的理论中,有许多的设想都过于简单。它们把潜在的未来事件所可能导致的不确定性大打折扣。我们相信,金融理论的下一次革命将会是以更为精确地识别和捕捉不确定性为主。
当其他投资者也都知道这些信息时,那么它就早已被该股的价格消化了。因此,如果所预料的事件如期发生时,它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化,在资产回报中,之所以会出现不确定性,或者说变因,是因为投资者对信息和事件有错误的预期。
贝塔系数用来衡量投资相对于总体市场的敏感度。
我们的结论是,要想判断一个投资经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究竟是他的技巧所得还是仅凭运气。这需要极长的一段时间,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只用过去几年的收益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投资经理人这个群体总的来说是否战胜了市场?任何一群投资经历人中,都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战胜市场,一定比例的人被市场打败。关键的问题是,平均来看,他们是否战胜了市场?答案是:没有。也就是说,相对于参与市场所有投资者而言,专业投资者这个群体没有拿出更为出色的业绩。
研究者们发现,多所研究的证券经理人来说,过去的业绩和未来的业绩之间并没有关联。
最后,这一行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一个经理人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手法(比方说利用出其不意的收益或者内部交易),那么其他经理人就会想效仿同样的手法,而这样做的人多了,这种手法就不再有优势。
行为金融学的许多研究表明,在作出一个决定时,其准确性并不会随着所使用的信息量而得到直接提高。但是,人类的行为方式却常常表明,认为考虑的信息越多,判断就会越准确的想法深植人心。
研究表明,人们对于一个问题所掌握的信息多少和他们对于自己的决定有多少自信几乎是一对一的关系。
如一位智者曾经说过的那样,希望是个好伙伴,但却是一个糟糕的向导。
第四章 发现与众不同的投资主题
找到一个重要的、与众不同的、长期的投资主题,然后贯穿始终;这就是我在经济咨询和投资理财领域内浸润38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个人的投资之所以能够成功,我们管理的他人投资之所以成功,还有我在多年中为我们那些客户提出的投资建议之所以有效,全是因为在面对偶尔出现的灾难和其他人没完没了的质疑时能挺住。
一定要时刻记住,在什么重要和什么不重要上,媒体绝对提供不了任何指导。
投资者的热情投向股票而不是债券,是源于人类渴望风险、变化、以及行动的天性。那并不是一种只想快速赚大钱的简单渴望。
对股票的热情也可能出于对某家公司和它的产品的认同。
第五章 追求高回报、低风险
风险是亏损的不确定性。
一个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就像一盘运营良好的生意,对自己的脆弱部位加以保护,随着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调整自己。
风险在变成亏损时,就削弱了过去或者未来业绩的价值。亏损的能力要超过获利的能量,总是需要更大的获利才能弥补增长的亏损。随着风险和回报的不确定性的增长,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力量也会减弱。
第六章 克服心理偏见
在情绪压力下,人们倾向于高风险和高回报的选择,即使这些选择显而易见很不高明。这看上去是因为无法对这事情进行彻底的思考引起的,而导致这种状态的正是情绪压力。
当自尊受到威胁时,人们就会变得沮丧,并且开始失去规范自己的能力。尤其是那些自负的人,他们常常在骄傲被打击下很快就沮丧起来,并且急于证明自己了不起。这种急切的情绪压倒了他们在生活中处事时的正常理性。
许多形式的利己主义行为都需要自我规范。当不能自我规范时,可能在许多方面都会弄巧成拙,例如,在延期的报酬和眼下的快感之间,选择后者。自我规范所依赖的资源似乎是有限的,比如能力和精力,所以人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规范自己。
做选择和决定也要消耗这同一种资源,当资源耗尽,比如说在做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后,人就会变得很累,精疲力竭,其后的决定也许就会出现重大失误,或者非常愚蠢。
归属感是人类动机的主要特征,当这个需要受到了阻碍,例如人与人之间的拒绝,人们就不知怎么会停止合理的行为。随着拒绝,不理智或者弄巧成拙的行为越来越常见。
不要只是因为自己拥有某件东西,就赋予它更多的价值。
把你的亏损盘砍掉,持有你的获利盘。
第七章 方式即目的
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一样,驱动他们的动机与驱动所有其他人的并无二样。他们有的想要权力,有的想要荣誉,有的想要钱,有的三样都想要。
我们一直被教育着要尊敬领导人和制定观念的人,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几乎他们所有的话都是些从自己利益出发的废话,而大多数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自相矛盾的、具有欺骗性的,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但是我们直觉地意识到,他们也不过是有血有肉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媒体曝光某个政府官员和秘书的桃色事件或者揭露某个公众人物的财务丑闻时,我们会感到如此变态的愉悦。
第八章 多赚2%
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模式之一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是许多指数模式的基础,特别是像标准普尔500那样的资本加权指数。
我们发现,基本面指数在萧条的大环境或者熊市或者利率上涨时特别有效,但是在一个经济发展,利率下跌,股票上涨的更为良性的环境中,它也能少许增值。价值投资则一般在经济发展、牛市、利率上涨的阶段中并不能增值。
第九章 内幕信息最有价值
对投资者来说,主要原则就是忽视外部噪音,集中精力获取关于公司的真实而又根本的知识,根本因素最终会主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