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还是量价关系的处理,不过角度比较独特。
都是估算,不同交易软件算出来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信号缺少一致性。
清华北大毕业,中科院的副研究员,搞出很复杂的技术方法不难,但是否高明就未必了。
前言
赢与输才是问题的本质,而怎么赢与怎么输仅是技巧。
我喜欢博弈这个举重若轻的说法。博弈的主要的决策依据是技术分析,这种分析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无关,分析的对象是股价未来的趋势及大资金主力的行为。作为现在的投资者,我的切身感受是:对于中国股市,经典的基本面分析几乎毫无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普遍垃圾化。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上市公司的员工一般不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尤其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效果上这叫斑窥全豹。但是咱不能因为股市没有投资价值就不来投资,或者说咱就不是来投资的,就是为了在股市的棋局中博弈才来的,但是这局棋里到处是人家的记号,庄家没几句话是真的,难道就不玩了?那也太小家子气了,咱可以开动脑筋,顺其道、反其道、绕其道而行之,也就乐在其中了。 其实,在股市的博弈之中,主力资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主力的”辛勤劳动”,很难想象某只股价可以上涨一倍以上,即使是绩优股,也需要主力机构去发掘。
主力机构看好一只股票是要布阵的,有时甚至要放个”炸弹”,通吃流通盘。而这恰巧给了我们机会。只要能够想办法侦察出主力的建仓行为,甚至能估算主力的仓位和持仓成本,那等于我们有了一双X光眼,可以看清主力的司令摆在哪里,炸弹又在何方,这棋岂不是下得有点意思?
筹码分布的技术分析指标就这样诞生了。
1996年6月,本人与杨新宇博士一起研究出了成本均线,一年以后的1997年9月,我们发现需要进一步知道市场投资者持仓成本的详细状况,于是设计了一个仿真算法,模拟市场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最终,估算出了一只股票在各个价位上的持股量,这就是筹码分布,代号CYQ。
第一章筹码分布的基础知识
“筹码分布”的准确的学术名称应该叫“流通股票持仓成本分布”。
在股市的这场博弈中,人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资金换取别人的筹码,再用自己的筹码换取别人的资金,于是乎就赚了别人的钱。
“筹码分布”的市场含义可以这样理解:它反映的是在不同价位上投资者的持仓数量。
筹码分布只去表现这一天所有在册股东的建仓成本,由于D已经卖掉了自己的股票,所以他的筹码在筹码分布上就看不见了。这是筹码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它反映一只股票的全体投资者在全部流通盘上的建仓成本和持仓量,它所表明的是盘面上最真实的仓位状况。
当大量的筹码堆积在一起的时候,筹码分布看上去像一个侧置的群山图案。这些山峰实际上是由一条条自右向左的线堆积而成,每个价位区间拥有一条代表持仓量的横线。持仓量越大则线越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矮不齐的山峰状态,也就形成了筹码分布的形态。
建仓密集区
由于证券交易所不向公众提供投资者的帐目信息,所以各类软件中的筹码分布状况均是通过历史交易计算出来的近似值。
根据相当多的投资者的获利了结的习惯,尤其就散户而言,在获利10%至20%之间最容易把股票卖掉;而对主力而言,很难在盈利30%以下时卖出他的大部分仓位。那么,获利15%的获利盘对当日成交的贡献就比获利25%要大一些。这是较为精确的计算筹码分布的方法,有时候出于计算量的考虑,也可以用相等的抛出概率来代替真实的抛出概率统计,这样会引发一定的误差,不过这个误差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在实际的投资分析中,某个价位的筹码量多一些或少一些不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筹码分布的范围覆盖了9个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9个涨停板,这是个非常宽广的价格空间。这种筹码的广泛分布,叫做筹码发散。 筹码发散的市场含义是股价正处在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的之中。
高价位的筹码已经剩的不多了,而在低价位区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密集峰。这个密集峰的宽度大约是25%的价格空间。这样的CYQ状态就叫筹码的密集。自然,这个密集峰的形成要依赖于上方套牢盘的不断割肉,从而将上方的筹码不断地换到下方。
CYQ的密集往往是一轮新的多空之战的前奏,而筹码的发散则是表明了战役的现在进行时。就好像一次大的战役之前,士兵们会在某一些地区高度集中,而当战役打响之后,这些士兵或会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或会向某个即定的目标袭击和冲锋,总之随着战线的拉开,筹码就呈现出发散的状态,而当一个城市被攻克之后,大举入城的士兵又会形成新的筹码密集。
随着股价的上涨,一部分低位筹码获利了结,筹码向高位转移。这种筹码发散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筹码向上发散”。
在每只个股筹码的每一次的“密集——发散——再密集”的循环完成之后,投资者的财富也发生了一次转移。
筹码的低位密集,是指股价自某个价位深幅下跌之后,在相对的低价位区形成的新的集中。
当筹码形成低位密集之后,这只股票的投资者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换位:早先的高位套牢盘认赔出局。
我们完全可以把CYQ的低位密集现象理解为主力的缓慢吸筹。
读者可能立刻会产生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在发现了CYQ的低位密集之后跟进入场,那么就可能实现跟庄的目的。事情却没那么简单。主力的吸筹是个漫长的过程,当CYQ进入低位密集时,主力未必掌握了足够的筹码,就是说主力需要在这些股票的低位密集区蛰伏很长时间,目的是为下一轮行情做准备。
低位密集个股最佳的买入条件只有两个:一是确认了主力的高度控盘;二是确认大盘的中级行情已经开始。
我们这里所讲的低位有一定标准,即筹码的转移最少要有6个跌停板的空间。之所以这样定位低位密集,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筹码的低位密集寻找潜力个股。没有足够深的跌幅,我们则不敢确认这些低位的筹码就是主力的吸筹。
与筹码的低位密集相反,筹码的高位密集很有可能是主力出货的迹象。这些高位的筹码是低位筹码向上转移的形态,说明在市场上发生或正在发生大量的获利了结的行为。
或许投资者会问:既然申奥赢了,主力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大炒特炒一把?答案在筹码分布上。7月13日的筹码高位密集,显示出了主力明确的出货行为,主力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无法承受万一申奥失败则满盘皆输的后果,因而不管申奥成与不成,他都要获利了结——这叫控制投资风险。
总之,CYQ的高位密集,是个相当危险的个股技术特征。高位密集的市场含义是低位获利盘大规模在高位获利了结。股价之所以迅速涨高,一定是主力拉抬的结果;而主力之所以肯拉抬这些股票,一定是他拥有大量的低位筹码;而此时这些低位的筹码在高位的消失,显示了主力正在大规模的出货。可以说筹码的高位密集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前期主力的离场。
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高位密集的个股的后来走势是暴跌,但确实也有一部分个股在呈现高位密集之后,又形成了新一轮的上涨,这可能是新庄入场,做了一把接力炒做。
筹码的低位密集是一只股票的筹码自上向下堆积,而这只股票此时正在上涨的过程中。在一般情况下,股价的强劲上扬会带来筹码的向上发散,但烟台万华的筹码并没有转移到上面,绝大部分筹码依然沉淀在低位不动,这种CYQ状态,叫做筹码的“低位锁定”。
筹码的低位密集呈现出的是股价深幅下跌之后的横盘,或是股价深幅下跌之后的低位震荡;而筹码的低位锁定,其股价趋势的走向应该是股价的上扬,就是说低位锁定的股价一般应正处于主力拉升的过程之中。
本人曾经在股市的中小投资者之间,进行了一轮广泛的调查。我问大家:诸位的操作习惯是不是要等获利很多之后才了结,比如说,大家是不是经常在获利了30%以上才肯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回答说:“不”。本人曾是股市中的散户。我炒股时就有这样一个感觉,一旦一只股票的获利超过了10%,心态上是非常兴奋、紧张甚至是恐惧的——这10%来的不容易,我们特别怕这到手的钱又被别人拿走了。对中小股民来说,如果浮动盈利达到10%,还只是心神不定的话,那么一旦浮动盈利达到20%,几乎就肯定是拿不住了。反观烟台万华这只股票,大量的筹码获利了30%之多,却不见任何人抛出,是谁有这么好的定力呢?答案只有一个:是庄家。30%对于你我来说都是个大数,对于庄家来说却是太少了。30%的价格空间,可能并不是主力想要获利了结的目标位。所以,烟台万华筹码的低位锁定显示了这只股票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庄家的高度持仓。
这一天东方明珠的CYQ呈现出了两个密集峰,我们把这种CYQ形态叫做双峰形态。上面的叫“高位峰”,下面的叫“低位峰”,而两个峰之间的低谷,称之为“双峰峡谷”。
双峰填谷也是一种重要特征,它所表达的概念是主力的吸筹。不仅如此,它还是主力高效率吸筹的一种方式,因为在这个双峰峡谷内,想卖股票的人很多,主力获取大量的筹码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在大盘也呈现弱势的情况下。
作为一个市场事实,筹码分布是个现实的存在,是个技术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但我们却不应把筹码分布的形态当做单纯的技术信号,简单的理解为“低位密集买进,高位密集卖出”,这样做挣不来大钱。而是应该根据筹码的演化以及当时的股市背景,思考市场上投资者持仓状况的组合和变化,确定我们应该做什么。
博弈K线:观察CYQ筹码分布可以看出,市场筹码分布就像股价运行的地形,在筹码分布密的地方,股价涨跌就费力,如同走山路;在筹码分布稀的地方,股价涨跌阻力小,如同走平原。由此产生一个概念,同样幅度的涨跌在不同价位的含义是不同的,冲破密集区5%涨跌和在成交稀疏地的5%涨跌的意义应该是不同的。怎样把股价涨跌的这种不同市场意义用一个指标表达出来呢?于是产生了博弈K线。
博弈K线与普通K线的区别在于:K线的开盘、收盘、最高、最低都是相对应于股价,而博弈K线的开盘、收盘、最高、最低指的是获利盘。2000年3月20日博弈K线开盘于32.80,收盘于66.83,它的意思是:这只股票在这天开盘时的获利盘为32.8%,而到了收盘时其获利盘为66.83%。说得更清楚些,这只股票早上的时候只有约三分之一的筹码是获利的,而到了晚间,其获利的筹码就增加至为流通盘的约三分之二了。于是在这一天之内,有占流通盘的34%的筹码获得了解套。但在这一天,股价仅仅是上涨了4.82%,所以从图上看,普通K线与博弈K线的长度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博弈K线要比普通K线长的多,这反映了投资者获利状况的变化比其股价的变化要大得多的多。
所谓“博弈K线”,本质上是一种摆荡指标。
博弈K线的无量长阳应该是主力高度控盘的标志。如果这个无量长阳发生于股价的相对低位,则说明主力的建仓已经完毕,那么这只个股的中线上扬不过是启动时间的早晚问题,只要有耐心,就能等得到。
博弈K线的背后是股票的获利盘,其技术指标是获利盘最低为0(满盘被套),最高为100%(满盘获利),所以博弈K线的运动轨迹是在“0”与“100”之间进行震荡。当一只股票在实现了满盘获利之后依然继续上涨,那么博弈K线会在高位钝化,它会在100这个数字附近保持高位的横盘。
与此相反,如果一只股票所有的筹码被套以后仍然持续下跌,这时博弈K线会在0附近低位钝化。
统计发现:在熊市中的牛股反而可以持续上涨。就是说,如果您想跟风买入一只在高位持续上涨的强势牛股,必须关注一下大盘的状况。如果大盘不错,买上升趋势的个股要特别慎重,因为这个时候主力有出货条件;但是熊市就不同了,熊市的牛股没人敢跟,主力也不可能顺利出场。此时您如果大着胆子追一把,没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在熊市中的博弈K线高位钝化值得关注。 简言之,选股与大盘的状况有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每一种类型的个股都有相辅相成的大盘条件。
活动筹码ASR:活动筹码ASR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以当日收盘价为基准,统计在该价位上下10%的区间内的筹码总量,这个筹码量就是活动筹码,代号ASR。
也可以这样理解ASR:当ASR值很高时,说明股价位于筹码密集区,反之,如果ASR非常小,则说明股价位于无筹码的“真空地带”。
相对价位CKDP:KDJ(随机指标)从本质上说就是个相对价位,该指标的市场含义是:股价在9日内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平均相对位置。
比如说某只股票,目前的最低持股成本为10元,最高持股成本为20元,当前股价是13元,则现在的CKDP的值为30。过两天,它涨到13.5元,则CKDP就变为了35,我们就可以把CKDP的算法写成公式,即:CKDP=(当前价-最低成本价)/(最高成本价-最低成本价)×100%。
买CKDP为0的低位个股,需要一个中级大底来配合,否则股价低了还可能再低,虽然买的便宜,但同样可能惨遭套牢。
成本重心CKDW:CKDW这个指标不关心当前股价在什么地方,它所关心的是市场平均成本的相对位置,其算法和CKDP很类似,只是“当前价”被替换为“平均成本价”,即:CKDW=(平均成本价-最低成本价)/(最高成本价-最低成本价)×100%
成本带宽CBW:这个指标关心的是最高成本价与最低成本价的价格差,通俗的说,CBW被定义为:最高成本价相对于最低成本价的涨幅,即:CBW=(最高成本价-最低成本价)/最低成本价×100%通过CBW的涨落,我们可以知道一只股票的筹码分布是处在密集过程中还是在发散过程中。
第二章用筹码分布分析主力行为
在我们的股市中,庄家和散户是不平等的。庄家拥有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庄家看散户的牌非常容易,而散户想知道庄家有多少筹码却极其困难。公众投资者获知主力行为的方法,历来是打探消息。殊不知股市上绝大多数的消息都是庄家炮制的,具有极大的虚假成分。
但是筹码分布反映的只是市场事实,并不能区分主力的筹码和散户的筹码,因而我们需要研究出一套在筹码分布中识别主力仓位的方法。
即使将来市场规范了,市场可能不再存在恶意操纵股市的庄家,但市场不可能不存在主力,投资机构的观点永远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许多读者认为,理解主力并摸清主力的意图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其实没那么复杂。之所以产生理解困难,是因为我们通常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假如我们自己是主力,我们给自己做一个操作计划,很多问题可能就清楚了。
主力会在什么位置上吸筹?如果我是主力的话,我当然不会在高位入场。坦率的说,中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垃圾化的公司,把这些公司的股价做得太高,市场不会接受。因此主力吸筹的位置大部分是在股价的低位区。
判断一只股票是否有主力正在吸筹,要看这只股票对散户有没有吸引力。 如果这只股票在扮演“大众情人”的角色,那主力就不可能大规模建仓入场。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所谓“低价位”的股票、或是散户不要的个股主力就要,判断某只股票是否是主力正在吸筹,需要很多证据。
主力的吸筹改变了一只股票的供求关系,这使得一只股票的下跌动能被完全抵消,股价呈现缓慢上扬的格局。但为什么一定是慢牛呢?大家知道:要想坐庄于一只股票,需要大量的筹码,如果主力吸筹过猛的话,会引发这只股票迅速上涨,从而暴露主力的意图,引起市场公众的追涨,这是主力吸筹时所忌讳的。所以,主力的吸筹永远是温和而隐蔽的。
有时候一只股票的股价被缓慢推高后,忽然这只股票迅速下跌,但随后股价自低位重新开始缓慢上升。从盘面上看,会发现一种锯齿样的K线组合,这种K线我们叫它“牛长熊短”,这是主力打压吸筹的痕迹。
很多看盘高手都读得懂一种被称之为“挖坑”的K线形态。所谓“挖坑”是一个非常形象化的说法,它是指股价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横盘震荡之后,股价突然向下破位,将横盘箱体打穿,但随后股价又被向上拉起,回到原先的横盘箱体内部,其走势在盘面上画出了一个“坑”。
股价的向下破位使得市场非常茫然。从成交量上看,这个向下破位并没有引发放量,但是随着股价逐渐恢复到“挖坑”前的位置(这个位置也叫“坑沿”),成交量迅速放大,说明在这一带激发了大量的抛盘,这就是主力要的“挖坑”的效果:本来股价在一个区域内震荡,投资者虽说没有获利但也没被套牢,因此投资者的心态是稳定的,大家采取的是一种观望策略,等待市场发生变化。但是,这只股票突然向下破位,这让人非常不安,但一时间来不及反应,也来不及跑掉,正在大家惶恐无措的时候,股价又回归原位,你想这时中小投资者是什么心态?简直就象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大难不死,大喜过望,大量抛出,大批出逃……总之纷纷离场,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折磨自己本以脆弱的神经。于是我们在“坑沿”地带,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成交量。
关于“挖坑”可以形成这样一个结论:当K线图上出现了“挖坑”形态之后,如果股价在恢复到“坑沿”的相对高位后强势横盘不跌,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坑”是主力挖出来的,其目的是震仓吸筹。
什么叫“次低位”呢?“次低位”是比近一段时间最低股价高20%至30%左右的价位。这个位置在中线上看是比较低的位置,但是从短线上看它又是相对的高位,所以,“次低位”指的是中线。
股市没有简单规律。因为一个规律一旦形成,主力就有机会反规律操作,你卖我买,你买我卖,大获其利。有人说股市中盛行的名词之一是“骗现”,其实所有的骗现采用的都是看起来比较有规律的技术图形。
我们更关注的是主力拉抬之前最后的补仓吸筹,这一次的补仓可以使主力的仓位升高到足以顺利拉抬股价的程度,这个过程最短也需要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主力的吸筹时间往往长达半年以上。
在观察了许多庄股的走势之后,我们不得不对主力的耐心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有些股票主力甚至是在一年前吸的筹,在第二年的大行情中再做拉抬。
依本人的投资经验,主力在高位出货后,至少要等到股价下跌6个跌停板(以10%为1个跌停板),才会考虑再次进货的问题。所以在以后本书再谈到低位的时候,是指自前期高点下跌了6个跌停板以上的相对低位。
通吃套牢密集区是主力吸筹时的一种手法,这种作法需要富有力度和激情。通常是主力大力拉抬股价,诱使前期的套牢盘抛出,而且是你卖多少我买多少,是谓“通吃”。看样子,“通吃”仿佛是照单付帐没商量,其实是主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有效的收集到了想要的筹码。
忽然之间,我们觉得熊市越发可爱,因为这是主力建庄的季节。那些在熊市中逆势飘红的个股几乎个个有庄。
每一只股票背后的主力都有他自己建庄的故事,建庄的过程可谓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庄家,他的货是从其他主力手里协议收购的。将市场上这些五花八门的主力吸筹的手法一一阐述其实是没有必要,大家只需要理解一个原理:与其说监测主力,倒不如监测散户。因为主力吸纳的筹码是散户的,什么时候散户乐于把股票抛出来,那散户的出货对象就是主力,就比如说逆势飘红,在这种风险下散户不敢买股票,那么把股价推上去的这些成交量,就几乎没有例外的是主力正在入场。
就我们所知,为了反追踪,主力常常把自己的筹码分成若干份,像已经公告过的亿安科技的主力,他就一共用了600多个散户帐号,来进行一只股票的运作。
假定一个10个亿的资金在盘面上运作。10个亿应该算是比较大的资金了,但当它被分割成100份、或者被分成1000份的时候,它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因为即便是10个亿的大资金,如果分布在1000个帐户上,那每个帐户上就只剩下100万,那么在盘面所看到的交易量,无非是一个中户的交易量,你找不出庄家在哪。 也就是由于大家特别关注这些大笔的成交,反而使得主力又多了一种骗线的方法。如果主力想吸筹的时候,他会故意放出一个大单子做为抛压,让你以为有大户要离场,他却可以用小单子完成吸筹。反过来,主力要出货的时候呢?可以用单笔大成交单买进,然后再用10倍于大成交单的小成交单渗透式卖出,你拿主力一点办法也没有。
还有更滑稽的故事,本人有许多朋友是各大传媒的主编甚至总编,这些著名电视台及报刊的编辑部,经常是一个办公室,从上到下全套在一只股票上,谁骗了他们?有意思的是,这些大记者居然还在为他的庄家朋友辩护,意思是说他的朋友原本打算护盘,无奈抛压太重,想扛也扛不住。
我给大家一个参考标准:获利25%依然不卖的筹码是主力筹码。
主力吸筹往往在筹码分布上留下一个低位密集区。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力完成低位吸筹之后并不急于拉抬,甚至主力要把股价故意再作回到低位密集区的下方。
其实我国股市的各类股票,其股价本来就不应这么高。沪、深股市的平均股价本来不应该那么高,那么一个垃圾股凭什么涨到40或50元,引得广大股民心潮澎湃?当然是主力在编故事。
各种形态总结,略。
第三章用筹码分布选股
专业与业余选手的根本区别就在选股的条理上,越是专业的选手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也就毫不客气的挣咱业余投资者的钱。那么中小股民想要在这场竞技中取胜,只能是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练就十八般武艺。 炒股的确有十八般武艺。说学术点叫获利方法。抢反弹、低位跟庄、袭击受伤庄股、捕捉龙头股等等,而每种获利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工具、特定的技巧和各自不同的出击时机,以及各自的后续手段。
趋势理论诞生于美国股市,欧美股市的游戏规则与沪深股市略有不同。国外股市是双向操作,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另外在西方国家的股市中还有很严格的个股摘牌机制,这就使得下跌趋势中的个股蕴涵着极度风险。
A股只能做多,如果做趋势跟踪,所有下跌趋势和盘整行情都不能参与,显然不是“职业趋势跟踪交易者”的好选择。
所以一旦个股趋势走坏,投资者会立刻落井下石,加上西方股市的做空机制,砸盘也能赚钱,因而向下趋势一旦形成很难反转,除非上市公司发生本质的改善。 中国股市却有其特殊性。首先我们的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是多头模式:低位买进,高位获利了结。另外我们的股票投资价值有限,很难找到与公司价值相匹配的合理股价,股价涨跌的原因均为资金推动;这就使得趋势理论在中国股市中没有多大的价值:上升趋势不见得是机会,下降趋势也不见得是陷阱。 由此我们便研究出了利用技术指标捕捉超跌股,并通过抄底抢反弹牟利的手段。
其实,计算投资者的建仓成本并不困难。现在常用的移动平均线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只不过移动均线没有考虑成交量的因素,这使得移动均线与持仓成本之间有非常大的误差。因而只要考虑了成交量或换手率的因素,便可以设计出一种专为监测不同时间内建仓成本的均线系统,这种均线叫成本均线。
这便是超跌股的原理。当市场上不存在获利盘时,套牢盘的割肉比赛成为下跌的主要动力,但投资者忍受的”割肉量”有一个界限,如果筹码被深度套牢,则投资者就不愿意再割肉,这时候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抄底抢反弹的买盘力量,成为短线上的主流,股价也就随之展开了一轮反弹行情。
大家或许注意到,超跌股一旦反弹起来,其短期上涨是非常凶猛的。其原因是这些股票上档的抛压很轻。
股票反弹的程度取决于它上涨的空间能有多大,即在股价的上方,沉淀了多少套牢的筹码。监测这些可能阻碍上涨的套牢盘的技术工具是筹码分布。
技术分析并不是就指标谈指标,在指标中寻找一些固定的买入卖出信号,这显然是使技术分析陷入了教条主义的泥潭,甚至将技术分析演化为一种宗教。技术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分析指标来间接获取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真实情况,从而理解并把握市场本质。机械的使用数据和标准是没多大用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技术分析与市场现象的关系及原理,这些技术指标才能起作用,才能真正帮你的忙。
一般意义上说,我们喜欢是一种无辜的超跌股。即上市公司本身没有多大错误,只是由于场外一些非常因素造成了股价的过分下行。然而如何判断其是无辜下跌还是崩溃下跌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结合大盘看股票。如果大盘好好的,偏偏是某一只股票或某一类股票崩盘了,那问题一定是在个股上,这种反弹应该不予考虑。
在捕捉超跌股的操作中,本人最喜欢的大盘环境是一种破位下行的大盘走势。这种走势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当大盘下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做空能量释放过快,大盘由暴跌转入横盘,多空出现短暂的平衡。但这个平衡最终被打破,股价再次下跌。此时,投资者经历了失望、希望、再次失望的过程,他们对大盘的信心遭到了彻底的打击,而这恰恰是造成股票过度超跌的内在契机。
行情转熊后的第一轮反弹很难做赢。
最后,我们要强调:一旦大盘呈现出反弹结束的迹象,不论盈利与否,所买入的超跌股均须清仓,立即离场,获利就走,不获利也走。 这是操作超跌股的纪律。
主力并非神仙圣贤,他们有时也会犯错误,导致个股的情形非常危急。绝大多数主力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护盘自救,聪明的散户便趁机捕获了机会。在股市中,乘人之危是个天经地义的“美德”,因为只有挣钱是硬道理,怎么挣都是对的。
受伤庄股是这样的一类股票:它首先是庄股,你能够从这只股票早期的K线图上,明确的发现主力的入场迹象,在主力控股这些股票之后,一般会作很有规模的向上拉升,但由于这些股票的生不逢时,在股价刚进入上升过程不久,大盘开始下跌,连累了这些股票,使其呈现受伤状态,股价迅速回落。主力坐庄的完整过程通常是“吸、拉、派、落”,但受伤庄股的运动轨迹只有“吸、拉、落”,而少了一个“派”,就是说主力经过了吸筹和拉抬,没来得及派发股价就回落了,这种情形令主力相当难过——这就是受伤庄股。
龙头股也是魔鬼。当一轮行情最终落下帷幕,是谁掏空了散户的钱包?是谁被写上了黑色的名单?照例是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龙头股。
低位高控盘庄股是股市中另一类诱人品种。我们不能拒绝此类股票,仅仅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简单理由:主力建了仓,主力又没有挣到钱,这只股票能不涨吗?在一个充满投机的市场氛围中,买进低位高控盘庄股比买绩优股还要实惠。众所周知,我们的所谓绩优股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几家百年老店,当年的长虹、发展,今天的银广厦、蓝田股份,那一摞摞的绩优报表无非是艺术摄影师拍出的美人照,洗去铅华,摩登女就成了柴禾妞。 反倒是低位高控盘庄股有点“绩优”的味道,当然其绩优不在上市公司而是在主力。主力用钱吃下了这么多股票,其行为准则是既然建仓,就要拉抬,这是股市中铁的逻辑。